在沪犹太难民后裔参观她们祖先的住所
CNN2008年6月9日文章:中以两国将携手保护犹太人在沪遗址
数千犹太难民在二战期间为躲避战火逃到了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安全的安居地。而于周五正式运行的难民数据库中会如实的纪录下这段历史和其中发生的故事。上海犹太社区的居民还专门该数据库的运行举行了庆祝活动。这个数据库仅仅是要进行的三项工程中的一个,其余的还包括修缮一个历史悠久的住宅区和为一家社会福利机构捐助需要的设备。
这个数据库是由中国政府和以色列政府共同建立的,坐落于由前摩西会教堂(Ohel Moshe Synagogue)改建而成的博物馆内。尽管如此,该数据库也只收录了约600名难民的姓名。而当时逃亡至上海的难民总数在30000人左右。他们都是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间从纳粹集中营中逃出来的,还有部分是因为惧怕德国人的屠杀而出逃的。不过现在的数据库还仅仅是一个雏形。通过进一步的补充,它将容纳约10000名犹太难民的姓名和相关信息。
“以色列是建立在大屠杀之后的废墟上的国度。我们这代人有义务保存这些珍贵的资料,把这些故事留给未来的下一代以色列人。”以色列总领事顾特曼(Uri Gutman)先生对在场的人士介绍道。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介绍说:“我们希望以后全球范围内的相关难民数据都可以进入到这个库中,补充扩大这个数据库。”
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之所以把上海作为逃亡目的地,一是因为这里在战前是中国主要的商贸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犹太社区。二是当时许多国家拒绝接受犹太人,相比之下,中国则向犹太难民敞开收容的大门。正当日本侵略并占领了中国大量领土之时,却有越来越多的犹太人移居至上海。
1949年以后,在沪的犹太人逐渐迁移出境,但还是有部分犹太居民在回到西方之前,在上海继续生活了多年。
雅各布·罗森菲德(Jakob Rosenfeld)为逃亡至上海的犹太人建立了难民营。他本是一名在澳大利亚接受培训的医生,结果被当局驱逐出境,并被关押到了达豪集中营,稍后又被转往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雅各布·罗森菲德于1939年被释放并逃往了上海。
罗森菲德来到中国尔后的岁月,一直是中国红军的一名战地医生。作为中国骄傲的罗森菲德于1952年访问以色列时去逝。
罗森菲德的侄女,玛格丽特·弗里嘉也从美国迈阿密赶到上海,出席周五的庆祝活动。曾经是一名历史教师的弗里嘉表示,数据库将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成就。“帮助这段历史留存下来,展示给我的孩子和子孙一个活的历史,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她说。
随着上海重新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在沪的犹太移民也越来越多。他们恢复犹太教堂和保护虹口犹太居民区作为历史遗址的努力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经过一番精心整修,距离在此举行的第一场婚礼的60年后,摩西会教堂再次敞开它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