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泰晤士报》11月12日文章,原题:不要指望中国拯救世界
中国的演出向来都是规模宏大的。今年8月气势恢宏的奥运会之后,北京于本周推出了3750亿英镑的经济刺激方案,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虽然我们不知道承诺资金的真实数字,但这将不可否认地带来政治效果,不仅对中国如此,而且对本周末在华盛顿参加峰会的世界领导人也同样如此。由于银行均为国有,中国在当前这场危机中相比西方政府拥有很大的优势,金融体系只是部分自由化。中国的金融体系不是没有问题,但中国不用担心实施银行救援行动。
北京担心的是全球需求减少对其出口的影响。在去年和2008年上半年实现健康的财政盈余之后,中国领导层承诺将对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具体的细节计划还不清楚,但一些观察家认为,大部分投资将用于已在进行中的项目,主要受益板块将是交通、住房、农村基础设施、水利、电力、科技创新和四川震后重建。
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一些评论人士推测,中国也许会动用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拯救西方金融机构。但鉴于北京在前期投资外国机构中的损失,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构想。中国领导人本周末将赴华盛顿,并带给其他领导人不同的信息:“我们已经宣布了我们的刺激方案,你们将要怎么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将很难挑中国的错误。就像英国首相布朗昨天说的那样:“一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将从他国的经济刺激措施中获益。”但问题是,他们可能不像中国那样能够拿出资金。当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后,他能搞到多少钱呢?
中国经济改革之父北京经常告诫自己国家要谨慎前行,尽量少制造噪音。中国不想当世界领袖,更愿意让其他国家领头。中国最关心的是推动国内经济,而非拯救世界。正如中国所坚持的那样,这是对应对世界危机做出的最大贡献。
本周的刺激方案也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中国的基础设施需要现代化,尤其是铁路;北京业必须摒弃投机的念头;农村地区必须要加快发展。中国领导层维护经济增长的利益并不仅仅在于掌控经济,而且也是为了向13亿人民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中国领导人不得不维持经济增长,并为数百万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他们需要把经济平衡从依赖出口转移到国内需求上来,从依赖固定投资转移到消费上来,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转移到更为先进的产品上来。
周日宣布的经济刺激方案是在这条道路上迈出的一步。但这也表明了国际平衡的转化,因为中国的规模和资源使其不仅是一个廉价产品供应国。中国的经济健康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将变得越来越紧密。周末的峰会将提供一个机会,来绘制双方未来关系的发展蓝图。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对中国而言,自身利益最为重要。布朗和其他领导人只能期盼着北京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真的存在共生关系。 (作者乔纳森?芬比,伊文译)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