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月8日文章,原题:回归戴高乐的“永恒中国”
我们将在1月27日迎来法国与中国建交45周年。从一个法国人的视角来看,法国完全承认北京政府从根本上说是法国伟大政治家戴高乐一人的决定。在上世纪60年代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戴高乐对中国的判断富有远见,完美展示了他将基本历史趋势与更轰动但无关紧要的事件区分开来的能力。
戴高乐任命第一任驻华大使时,中国不仅在与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进行意识形态斗争,而且也与印度和苏联这两大邻国发生争执。在上世纪60年代,孤立于国际的中国还面临着巨大的内部危机。正是在这种悲观的环境下,戴高乐展示了他的果敢。1964年,他在爱丽舍宫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了他承认北京的决定。戴高乐提到他对中国的基本看法,即中国根本上是一种文明,一种“十分独特、十分深厚的文明”。
当把中国称为一种文明时,戴高乐超越了通常的地缘政治考虑,着眼于更基本的现实。戴高乐想要法国政府与另一个外国政府合作,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法国与一个更永久的中国文明合作。戴高乐如此关注永恒观念,以致他讲到一个“永恒中国”。戴高乐提醒他的观众注意中国过去100年来迈向现代化的痛苦调整,以及西方野心和主宰对中国人施加的屈辱。这种西方现代性与中国传统的碰撞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致力于物质发展:避免重蹈外国干涉或入侵命运的覆辙。它的合法性取决于它能够巩固中国主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戴高乐的远见和果敢使中法关系走上特殊的道路。今天,这种关系必须有助于加强中欧合作,这是全球治理更平衡的先决条件。令人遗憾的是,北京和巴黎却以一场不必要的争吵结束2008年,但这种紧张关系将不会持久,它与两国之间相互尊重和友谊的传统相悖。
当现任法国总统言行未能秉承戴高乐的精神时,外界不应对中国的反应感到意外。中国对巴黎的失望与其对中法关系的合理期待相一致,中国社会无法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愚蠢和挑衅动作无动于衷。如果巴黎执意削弱数十年累积起来的信任资本,那它就犯了战略错误,现在应该回到与真正的特殊友谊相一致的政策和行动上来。
在这个动荡不宁的世界,如果说法中在从联合国到金融市场、从实验室到大学等领域都是建设性力量,那么它们的合作将不可或缺。法国、欧洲乃至中国的领导人必须再次反思戴高乐做出的承认中国的决定。这是把中国视为一种活的文明和21世纪一个全球均势构造者的邀约。戴高乐主义在日益变迁和哗众取宠的今天仍然具有意义。 (作者为法国中欧问题专家高大伟,汪析译)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