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联酋《海湾新闻报》2月24日文章,原题:美中竞争
“我们真正是休戚与共”,希拉里前往美国的太平洋邻国时如是说。急需资金的华盛顿把中国接纳为一个必要的伙伴,它好像甚至在人权和其他棘手问题上进行自我审查———经济上遭受重创、军事上捉襟见肘的美国需要战略喘息时间。然而,强调彼此依赖和淡化摩擦挽救不了中美关系。
自尼克松政府以来,华盛顿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问题上一直采取两手策略。一方面竭力融合中国,使其成为国际事务中负责任的参与者;另一方面使用分而治之的策略,继续支持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地区大国。奥巴马团队中大多数中国观察家支持沿用这一政策,但暂时会淡化中国的崛起,因为当前的危机将使未来关系复杂化。
(美国)国内民意不支持对中国太温和。多达52%的美国人把中国视为潜在威胁,而只有22%的人正面看待中国的影响力。同样重要的是,尽管传统的“熊猫拥抱者”如联邦政府、国务院和商务部愈来愈讨好北京,但许多工业团体和劳工组织以经济动荡为由更加严厉地敲打中国。国会继续提交反华法案和决议案———今年以来就有8项。美军方担心防务开支削减,引用“中国军力秘密扩张”为采购新武器辩护。(美中)在经济上合作的强烈激励不足以令人信服,因而,如果奥巴马的重启计划失败或兑现缓慢,将很可能引发反华声音的反弹。
拉拢北京将引起中国的期待,即美国将给予它与其自尊和保卫自身利益所需力量相称的尊重。但如果中国发现奥巴马同意与达赖会晤、对军事支持台湾开绿灯或批准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法律,这反而将愈加激怒中国。中国的期待感不断上升,这势必受到美国挑衅的刺激,从而引发中方更敏感、更严厉的反应。
美国经济困难加剧了亚洲安全困境。现在美国的经济影响力在下滑,其作为自由增长典范的吸引力随之减弱。中国将从这种演变中受益。它将使用经济实力去获得外交影响力,并为其军事现代化提供资金。中国正逐渐构建一种新的地区秩序,美国在其中只充当边缘角色。如果亚洲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华盛顿将不得不做出反应。
换个角度来看,当前的委靡正使地区许多国家对美国作为区外平衡者角色的可靠性产生怀疑。如果美国继续变弱,地区国家要么加大军事投入,要么更加靠近北京。在这种情况下,将只有“平衡”,不再有“制衡”。相互依赖不会消除中美竞争。它不会扭转或减轻地区安全困境。尽管不乏乐观,中美共同体仍只是幻想。(作者乔纳森·霍尔斯拉格,汪析译)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