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清洁镁业的助推者与领跑者——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 吴秀铭
镁及其合金是迄今在工业中应用的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被材料专家誉为本世纪最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近几年开始逐步替代铝材和钢材,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汽车、计算机、通信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制造等,镁合金生产和消耗正在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是,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两高”行业,在大力倡导循环经济的今天,中国的镁工业面对社会对节能环保的强烈诉求又当何去何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吴秀铭做了解答。
由于历史原因镁行业有其特殊性,也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两高”行业之一,请问吴会长,您怎样看待镁业的节能减排?目前我国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镁业分会又做了哪些工作?
吴秀铭:首先,我们认为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一个少用能源的问题,更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大问题。作为一个社团性质的行业协会,镁业分会一直在为促进我国镁业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提高行业企业的节能环保意识进行着不懈的努力。镁冶炼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在采、选、冶等各个环节都与环境、耗能、排放密切相关。这是镁业分会需面对的客观现实之一,但我们不能因为高污染、高能耗就不发展这个产业,关键是如何使镁工业尽快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
另外一个现实是,面对高污染、高能耗,节能减排又确实可行。在金属冶炼行业,节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不顾行业现实简单的用GDP能耗之类的标准搞“一刀切”,能耗对标亦是相对的。对于从事镁冶炼加工的企业来说,节能减排不仅可行,而且必须要做,这是这个行业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中的核心。
目前,我国镁行业的特点是以民营企业为主,而且冶炼方法落后,这就使得节能减排问题尤为突出。民营企业往往注重短期效益、追求暴利,根本顾及不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大型国有企业在认识层次上相差甚远。目前国内的原镁厂家大都采用硅热还原法中的皮江法,这一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四年前,欧盟REACH法规的出台,国内很多企业不理解,将之称为“绿色堡垒”,但站在全球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镁业而言,我们认为首先还是要提高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镁冶炼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粉尘、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污染。上世纪90年代末,新闻媒体曾经曝光过山西一些镁企业的污染问题,在报道中使用的是“给子孙后代作孽”这样的标题,这已经不是单个企业的生存问题,而是已严重威胁到了整个行业的生存发展。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得不行而且必须要行,这一点目前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
我们镁业分会将提高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作为了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组织各种会议、协会刊物和网站,让大家日益认识到环境问题时时刻刻在威胁着镁行业的发展。企业家不能仅仅考虑企业家自身或者几个股东的利益,更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对整个社会所能产生的利益,这也就是我们国家最近大力提倡的“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现今社会,衡量一个成功企业家的素质水平,不仅要看企业的效益,还首先要看其对节能环保的意识和行为如何。通过提高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再加上一些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的大力推广,镁业分会在行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
节能减排是一项艰巨而且长期的工作,镁业分会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吴会长谈谈具体产生了哪些积极成果和影响?
吴秀铭:从1997年成立全国镁业联合体,到2001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再到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镁业分会在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方面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就节能而言,镁冶炼与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铝业相比,能耗和污染都较高,节能减排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上世纪90年代后,依托国内丰富的煤炭和劳动力资源,中国走了一条“热法炼镁”之路,在暴利的刺激下,整个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严重的环境问题。当时炼1吨金属镁要13吨煤,代价是很高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也非常多,节能减排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在1998年到2008年十年间,我们依靠管理、依靠技术,由原来生产1吨镁需要13吨煤已减少为需要6吨煤,节能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另外在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的耗电量上,也由10年前的1500度/吨下降到目前的1100度/吨。
减排方面,炼制镁的煤耗下降了一半,这也就意味着废气排放量下降了一半。镁行业另一个污染问题就是粉尘。回转窑、矿石粉碎、制球,整个过程都是粉尘,现在采用了先进的布袋除尘、密封除尘技术,效果比较好,整个行业的粉尘污染已经基本能够达到标准。固体废料(还原碴)的产生也是排放过程中一个重要污染源。1吨金属镁能产生6吨还原碴,过去只能靠推放、填沟,现在可以用来作为水泥生产的一部分,1吨水泥可以用20%还原碴作为添加原料,这些固体废料还可以做一些耐火材料、陶瓷等。河南的一家企业已经可以用这种固体废料做成的陶瓷来制作污水处理的过滤板。固体废料再利用不但减少了占地和污染,使生产金属镁产生的废料变成了制作免烧砖新型建材的原料,在企业内实现了良性衔接,形成了一个“矿渣—废渣—填料—变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所以,镁行业在节能减排的现状上要比十年前好很多。
经过近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镁业分会在发展清洁镁业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您认为取得这些成果的关键是什么?
吴秀铭:能够取得目前较为显著的成绩,近年来镁协作了大量的工作。结合镁行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我认为可概括为“四个依靠”:
一是靠业主、靠企业,这是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做好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的根本。节能减排是国家的国策,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多年来,我们一直立足于促进全行业的发展,以“服务企业”为工作宗旨。通过反复宣传以及实用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的大力推广和普及,业主的节能减排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投入方面也较以前更为主动。
二是靠政府、靠政策。政府的作用体现在管理层面上。产业政策是标准,具有强制性,可以责令不合格的企业关闭。镁业分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由国家制定行业的准入标准,我们认为新建企业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能耗标准,比如5万吨以上新建项目,一吨镁的能耗必须低于5吨煤。
三是靠协会。协会工作的开展对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近年来,在管理层面上,镁业分会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和会议对节能减排工作做得好的企业进行表彰或向企业宣传节能环保技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环保理念。镁业分会的镁冶炼专家委员会近年来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些专家可以直接在节能方面给企业以指导。我们还与相关设计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他们的正规设计,来保证新项目的设计能够上规模、上水平,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第四方面,镁业分会依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结合镁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科技创新。比如钢铁上的受热技术,高温燃烧技术等等,经过适当调整后在镁行业使用,效果非常明显。这一点要归功于智力资本的加盟。
四是靠创新,这是我们协会主要做的工作。我们对创新的理解包括以下层面:第一自主创新、第二全面创新、第三全员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企业自己内在的意识要主动创新,只有企业有了创新的意识和动力,才能产生创新的成果。全面创新是指企业不能局限于科技创新,还要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体制创新才能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科技创新才能有保证。全员创新则是指每个员工都要有创新的意识,企业的创新毕竟要通过每个员工才能实现。在创新上我们更为突出科技创新。创新必须实现四个转化,即研发成果由样品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转化为名牌产品,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创新要依靠五个有机结合,即:产业资本、权力资本、智力资本、市场资本、金融资本相结合,这是使创新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快速成功之路。
把环境问题解决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您认为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行业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吴秀铭:首先还得要去面对,必须要在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水平上来做文章。单就冶炼方法而言还可有很多创新,潜力巨大。比如,现在是外加热,我们可以变成内热法,就是直接加热球团,能耗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我们对镁业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有着充分的信心。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是今后要提倡、要做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基础层面的工作,得到业主、企业的支持。
第三,在国家层面要尽快出台全国、全行业的产业政策。目前工信部已经在协调这件事情,相信不久就会有相关政策出台。
第四,要尽快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我们镁业分会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协助政府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环境保护标准。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联手合作,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不定期地抽查、监督,为镁业节能减排及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2008年11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启动了“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启动大会”,请吴会长谈谈镁业分会在这方面的有何想法?
吴秀铭: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社会责任既有其固有的内涵,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赋予新的重要内容,变得更广泛、更深入。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国,也是最重要的镁消费国。受当前经济危机影响,镁工业遇到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镁产业提升和产业整合亟待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亟待调整。为持续改善环境,进一步规范和促进金属镁和镁合金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会继续推动镁冶炼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以节能减排、环保改造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通过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理念、促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成果的产品化和市场化,引导和推动镁企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而切实发挥镁业分会的行业管理作用,最终实现“清洁镁业”、“和谐镁业”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