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创刊号(来源:资料图)
为《晓露》撰稿,支持“117”战友
我和郑惠同志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相识的,那时他是北京大学文科的学生,我是清华大学工科的学生,都是1947年入学的。我是通过他在清华求学的弟弟刘观丰认识他的。(刘观丰是清华经济系学生,后为社科院近代史专家、副所长;郑惠原名刘观恩,去解放区后改名)我们都是湖南人,有同乡之谊。我和观丰与我的同班同学张信传(时为地下党员,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著名工业经济学家)、朱镕基(地下新青联盟员)和其他七八位同学共居一室,号称“明斋117”的“共产主义”小集体。117室的成员都是同乡,又大都是地下党员或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的盟员(彼此心照不宣)。有一天观丰陪我们这几个“战友”去城内北大(四院),与郑惠相见。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我们谈了些家乡近况,交换了一些有关时局和学运的情况与看法。郑惠在北大接触面广,信息灵通,我们获益良多。
117室友中,张信传主编《晓露》地下油印报,向家乡的中学生宣传革命形势和学运情况。朱镕基也参与撰稿和刻蜡版。我参与编辑、刻写大字标题,不过我的主要精力放在电机系地下党和新青联的工作上。张履谦(电机系同学、地下党员)则忙于工友夜校社团事务(他后来参与“两弹一星”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观丰是117的“室长”,全室生活的总管家(那时因内战阻隔,我们的家庭经济来源断绝,就将私人存款和衣物交“公”,相互接济,共度时艰,号称是实行“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而观丰就主管此事)。郑惠对我们的活动也很关心,支持我们办《晓露》,并且还给这个油印报撰稿,记得他写了一篇介绍他的老师、进步教授向达先生的文章,颇受好评。可是不久他就去解放区了。
主持《百年潮》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党中央宣传部门和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红旗》杂志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处工作,我在清华大学党委会工作,各忙各的,很少见面。以后各种政治运动又把我们隔开了。
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调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与他一起参加过一些理论研讨会,接触才多起来。后来,他多次约我为《百年潮》撰稿,联系较密。正如龚育之在回忆郑惠的文章中说的,郑惠担任社长,却做了许多主编的工作,“亲自登门约稿,笑嘻嘻地同你谈,跟你磨,不拿到稿子决不罢休,不少稿子还亲自动手编辑和修改。《百年潮》一出世,就显得很有生气,很有看头,在史学界和热心读史的读者中引起广泛的好评”。
这期间,他约我写过两篇重头文章,他自己也费了不少力气,花心思出题目,谈思路,精心修改,两篇文章发表后反响甚佳,我也获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