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改革开放30年:江苏特色与基本经验
|
|
时间:2009-09-14 |
|
近日,江苏省经济学会在南京召开“改革开放30年:江苏经济发展的道路与特色”专题研讨会。与会领导、专家、学者100余人回顾总结了江苏经济改革30周年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和主要经验。
基层创新、政府推动形成改革开放合力
江苏改革开放与发展,乡镇企业是一大特色。改革开放初期,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乡镇企业是基层干群的一大创新,其发展又是与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省委于1979年6月向全省转发了《关于当前社队工业的情况和意见的报告》,号召各行各业大力支持社队工业,进一步发展社队工业。1984年5月,省委向全省发出关于批转无锡市委《关于总结和推广无锡县堰桥乡乡镇工业“一包三改”经验的报告》的通知,肯定了这一做法。邓小平同志亲临苏州视察、调研,充分肯定苏州的工作,江苏乡镇企业经济快速发展被誉为“异军突起”,得到中央的肯定。
对内对外开放始于南通、连云港市加入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及试点苏锡常经济开放区,昆山则自费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以后,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放在全省经济工作的战略位置。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后,江苏及时作出加快沿江开发开放的决策部署,参与浦东开发开放,以此带动苏南、沿江乃至全省经济的开放与发展。
党的十五大以后,江苏经济改革开放与发展进入深入推进阶段。1997年,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深化乡镇企业改革战略举措,这是江苏乡镇工业大发展、苏南模式形成之后的又一次自我改革与创新。省委、省政府重视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培植与发展,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这两方面的结合互动,促进了民营经济后来居上。进入新世纪之初,开放型经济逐渐成为全省经济的新增长点。江苏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分类指导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实施对苏北经济发展的财政、产业、科技、劳动力“四转移”联动支持。2000年以后,江苏先后明确提出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城市化战略,在全省启动实施建设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
2003年以来,科学发展在江苏得到初步实践。省委、省政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努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与发展的互动结合中,探索江苏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之路。这5年,江苏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加快苏北振兴,深入推进沿沪宁线开发、沿江开发、沿东陇海线开发和沿海开发,加强富民工程,加强环境治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全省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打破二元结构,率先推进城乡统筹
20世纪90年代,依托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应运而生,推动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1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发展思路,进入了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特征的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江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自身特色更加鲜明。一是探索“三化带三农”,率先在城乡统筹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二是实施规划全覆盖,初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空间格局。三是引导“三集中”,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四是兴办实事工程,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五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整合城乡社会事业资源。六是完善城乡就业等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社保并轨。
推进共同发展,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南中北梯度递减状态,江苏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始终坚持“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促进苏中崛起”,引领三大区域竞相发展。二是加强南北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扬长补短中谋求共赢。三是“脱贫工程”与“富民工程”相呼应,在区域共同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苏三大区域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基本经验总结
1、从实际出发。如,发展乡镇工业,不花国家人财物,原材料就地取材,劳动力就地调配,产品就地销售,简便易行。这是中国农民办工业的成功创举。
2、善抓机遇。如,改革开放最初的10年,江苏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可以说是抓住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性机遇。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0年,江苏积极呼应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各类开发园区,抓住外向型经济发展机遇,使江苏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3、解放思想先行。以上世纪90年代后期江苏乡镇企业深化改革为例,这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先行的巨大力量。
4、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江苏省委、省政府把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在推进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以及政策举措上。包括,重视民众创业,发展百姓经济,推进富民工程;坚持富民优先,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重视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比重较快提升;重视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