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执政党建设  可持续发展  改革经验  改革典型  政策理论  文献选编  神州巨变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
特色总网 > 伟大实践 > 可持续发展 >
推荐资讯
胡锦涛出席
9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
·绿染黄土赛江南——长治市创建国
·特效益更显著,发展更和谐:在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提高
·中国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
·中国为减少人类贫困和提高生命质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
·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
·中国为周边地区稳定发展作出了贡
·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中国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成本赚一亿(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网站纷纷报道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骤在1小时内快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用兑换币并兑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销让成交率倍
·日入1000元的快餐厅,利用“定推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万钢谈中国科技事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时间:2009-09-14
  春天的故事

  ——科技事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钢

  2008年11月25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早在1956年,周恩来总理就亲自提议、主持、制定了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规划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两弹一星”的成功,向全世界昭示: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与部署与时俱进,科技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快的发展与最大的跨越。30年的伟大实践实现了四次战略思想的飞跃。

  第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确立科学技术的关键地位。

  1978年3月,党中央在京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全国科学大会。这次大会是在粉碎“四人帮”、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小平同志在大会上深刻阐述了科技发展中的思想认识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和党的领导体制问题,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向全社会发出了“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科学之春再次开篇。

  第二,以改革为动力,引导科学技术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实现新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激发,科技事业各方面工作发展很快,但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日益显现,科学技术成果不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抑制着科技人员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科技事业的自身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开始了“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研人员”的改革。

  在科技事业发展方面,国家相继出台了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建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基础和高科技前沿发展、推动农村科技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推动科技法制化建设、建立技术市场、设立国家高新区、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等方面,国家都进行全面的部署。

  第三,加速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199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落实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与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为此,国家进一步丰富了科技发展的各项举措,相继出台《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科技法规,实施了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实施了“人才、专利、技术标准”三大战略,部署了“十二个重大科技专项”等。

  与此同时,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思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1998年,中科院启动了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1999年,原10个国家工业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进行企业化转制;2001年,全国20个部门所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开始分类改革;高教系统进行了旨在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大学的“211”和“985”工程。

  第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要求对科技发展做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确立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2006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支出为3701亿元,占GDP1.49%,总量居世界第五位。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四位。国际科学论文数提升到世界第二位,被引用次数也居世界前列。

  重大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在当代科技的许多重要领域涌现出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核电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重大自主创新性成果,促进了高技术及产业的跨越发展。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已接近4000万,位居全球第一,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队伍总人数的近80%,人才“断层”的现象已基本消除,海外留学人员回国人数快速增长。

  2.基础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基础研究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纳米、生物等新兴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原始创新成果,一些重要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和通信、超强超短激光研究已居世界前列。认知科学、地球科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世界科学界所瞩目。2006年,我国材料科学和数学的国际排名居世界第四位,化学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六位,物理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十位,纳米技术专利数居世界第三位,地学和计算机科学综合排名位居世界第七位,生命科学居世界第十四位。

  3.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卓著,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在全部制造业中的比重已达15%,高技术产品在全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到30%。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1991—2006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年均40%以上的增长,为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01年起,国家高新区的人均GDP开始超过1万美元,率先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国家高新区人均GDP为21万元,是全国人均GDP1.6万元的13倍;人均工业总产值为62.57万元,是全国的6.23倍;平均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2吨标准煤的36.7%。2007年,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营业总收入55812.3亿元,工业总产值46067.6亿元,工业增加值11288.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的(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9.3%。

  4.科技支撑重大工程建设能力大幅提升

  我国在持续20多年举世空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中,攻克了大量复杂的技术难题,有力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

  5.农业科技创新,为解决“三农”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使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创下了一系列高产纪录。长江中下游平原稻麦两熟地区单季稻15亩连片最高亩产903公斤,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产1733公斤,东北平原春玉米亩产1183公斤。我国利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和养好了世界上22%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了不起的成就,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110以及富民强县工程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活力,对农村发展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

  6.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科技惠民,保障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技面向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把资源、环保和人口健康、公共安全放在优先位置,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人口与健康保障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有效提升了科技服务社会公益发展的能力,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7.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形式、广领域、高水平国际合作局面

  目前,我国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定。以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与导航计划、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计划等世界大科学工程为标志,我国对外国际科技合作进入了平等双赢的新时期。

  8.科技为北京奥运成功举办和富有成效的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科技奥运专项行动计划,实现了科技奥运计划中绿色能源、清洁汽车、节水循环、节电照明、智能交通等重大目标。科学技术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使奥运成为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促进科技进步、惠及人民大众的社会大舞台。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高精度遥感遥测技术为中央及时、准确提供灾情现状。太阳能电源、卫星移动通信、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为救援指挥、运输提供了保障。战地医院、远程医疗、快速检测技术为救助灾民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电视、网络教室设备为灾区恢复教育做出了贡献。

  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缩短,各类技术的相互融合更加频繁,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和调整。重大学科突破引发的技术变革,催生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及产业革命。我们必须进一步丰富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加强科技宏观管理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推进自主创新,推广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扩大内需的一条重要途径;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降低成本,促进产品换代升级;充分利用积极财政政策,加强民生科技,加大与食品安全、健康卫生相关的公共产品供给;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支持力度,支持有创新潜力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发展壮大。在推广自主创新科技成果方面,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组织“十城千辆”商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半导体照明的规模化应用,实施“十城万盏”工程;实施“金太阳工程”,培育能源产业新增长点;推广普及低成本计算机,缩小“数字鸿沟”;加快3T网络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促进钢铁、电力等行业的发展。

  大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创新型企业试点和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进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收益的主体,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使创新成为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核心。通过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创新政策、增加创新投资、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协调,使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真正成为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核心。

  加强科技宏观管理改革,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在新形势下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科技体制的要求,提高科技的公共服务能力,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重点围绕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践、国家科技计划的确定与布局、基础科技能力建设与科技资源分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战略、布局、平衡、协调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突出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在重点和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充分体现国家目标和战略意愿;二是完善科技结构布局,适应创新链管理的要求,站在国家创新网络的高层,抓住纵(行业)横(区域)两条主线,以区域、行业创新体系为依托,形成国家科技的布局和结构;三是坚持综合平衡,加强与部门、行业以及地方的协调配合,加强国家科技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实现中央和地方、军民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四是实现统筹协调,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协调社会各路科技大军,为全社会科技活动创造良好的公共平台和政策环境。

  按照党的十七大对科技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以持之以恒的努力,锲而不舍的争取,万难不退的毅力,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加快推进《规划纲要》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不断开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要推荐好友】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江西省改革开放30年回眸之二:改革,开拓富民兴赣的康庄大道
    下一篇:三十年来的国防科技工业的转变
    相关链接
    ·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
    ·中国馆部工作团队:细节,成就完
    ·张晓强回应节能减排、粮食安全、
    ·中国特区新使命:社会变革中的“
    ·走具有中国特色之路——献给改革
    ·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缘起
    ·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
    ·中国利用外资形势特色明显,适度
    ·真理标准的讨论——中国特色改革
    ·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特色市场化改革的意义
    ·三次思想大解放——拨乱反正的特
    ·中国特色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
    ·陕西特色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个总
    ·国企改革:从现代企业制度到现代
    ·从“一刀切”到“点刹”:30年6
    ·奠定迈向法治政府基石的三十年
    ·依法行政:从政府法制到法治政府
    ·陕西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94
    ·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大事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
    ·河南:思想大解放奏响开放主旋律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江苏大事记13
    ·陕西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97
    ·前30年与后30年:破解“中国奇迹
    ·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
    ·论改革开放和中国民营经济三十年
    ·苏州工业园区创建的前前后后
    ·我国30年改革的回顾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宏大的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当代史
    ·“东莞奇迹”是改革开放的缩影
    ·天津东丽区三十年发展之“关键词
    ·五个“一号文件”出台的前前后后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由来
    ·“三个春天”引领广东经济三步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