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高扬爱国主义光辉旗帜,关键是在思想上不断提高人们对新形势下爱国主义内涵的认识,在实践上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在行为上引导人们把爱国作为自觉的行动。围绕本期主题,本刊编辑部聚焦“新时期我们如何爱国”这一现实问题
,组织策划了本栏目的内容,对公民意识培养、国民心态的变化、文化认同、网络爱国、企业家的爱国表现、青年人的爱国表达等进行了深入阐述,供基层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参考。
爱国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永恒主题
文/孙东方
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公民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人格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公民在道德和政治层面共同的价值取向。在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作为核心内容,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能够最大范围地凝聚力量的优势,使爱国主义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和时代的强音,成为统一人们意志、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共同思想情感基础。
爱国主义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认同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不仅是一个法律的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终归要落实到一套特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上。同时,公民还是一个超越政治领域而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身份,是对生活于一定国家的个人的最基本的身份认定。公民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国家的公共生活中培养起来的。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忠诚、热爱、报效祖国并集情感、意志、行为于一体的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怀,是一个国家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集中表现为公民对自己国家的炽烈热爱和无限忠诚。首先,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看,爱国主义是维系公民与国家关系维度的桥梁和纽带。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主体,每一个公民都归属于国家,公民与所属的国家存在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一方面,国家在创造、组织、实现人的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谟克利特曾说:“一个治理得很好的国家是最可靠的庇护所,其中有着一切。如果它安全,就一切都安全;而如果它被毁坏,就一切都被毁坏了。”另一方面,国家的繁荣强盛也全依托于所属公民。在这种关系中,如何将具有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等进行整合,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整体?我国社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需要建立一种超越小团体的、涵盖全体公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即爱国主义。可以说,爱国主义既是规范每个公民与国家关系的重要政治原则,又是公民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价值原则,正是在这种调节和规范中实现了公民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其次,从爱国主义在公民道德体系中的意义与作用看,爱国主义始终是维系我国各民族群众的自尊心、归宿感、责任感的基本价值认同。爱国主义在公民道德体系中的意义与作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然而,不管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趋势如何发展,爱国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最基本、最首要的道德规范,是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民族素质的重要的价值载体和精神动力,也是每个公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爱国主义是公民意识的核心表达
公民意识是社会成员对自己基本社会身份的认同,是以一定价值观为指导对公民与国家、社会及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它要求公民具有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权利观和义务观,秉持合理、合法、守法的基本理念,形成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从总体上讲,公民意识主要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等。爱国主义渗透并体现于公民的各种意识之中,是公民意识核心理念的集中表达。
首先,爱国主义集中表现在主人翁精神的极大弘扬。主体意识是公民自觉意识到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存在,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爱国主义要求每个公民以国家主人的姿态自觉维护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爱国主义的要求在主人翁精神的弘扬中得到了体现。在筹办奥运会的日子里,全中国人民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千百万普通中国人自觉自愿参与,人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尽其所能,为奥运做贡献。“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心声。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敞开宽阔胸怀,笑迎四海宾客,真正把国家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在“5·12”汶川大地震来临时,每一位普通公民都表现十分出色,全身心地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不分昼夜开展救援,医护人员尽自己所能救助生命,志愿者自发从四面八方赶赴灾区,各地献血、捐款、捐物排起长队??其中,也不乏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在得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自发去灾区救灾,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他们用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等最原始的方法寻找幸存者。武文斌,一个只有26岁的解放军战士,因劳累过度,倒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说,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主人翁精神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涌动。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人们把基于同情和怜悯的爱心凝炼成为与祖国共存亡、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力量和勇气。公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得到极大强化,爱国主义也就在这种自觉参与、积极投入中得到了极大弘扬。
其次,爱国主义集中表现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上。责任意识是公民对自己作为国家的一员应承担义务的认同。爱国主义是由公民的一系列社会责任意识升华而成的一种行为必然性和自觉性,实际上体现为一种社会责任。检验一个人是否真的爱国,就要看他是否在履行这种社会责任。在平凡生活中,人们用自己的行动丰富着责任意识的内涵。在北京,一个叫高明的大学生投笔从戎,面对社会的热议和不解,高明说,当兵就是尽义务,此事“无关富贵”;在广东,九江大桥断桥后10分钟,两位收废品的老人舍命拦在悬崖前,救下了8辆开过来的车;在偏远的彝族村寨,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在美国,面对甲型H1N1流感的全球蔓延,一名中国留学生发出倡议,建议留学生推迟回国,回国前可在家“宅”几天确认自己没染病后再行动,回国途中所乘搭的交通工具保留票据以方便追踪,面对质疑他说发倡议的初衷只是想对祖国和家人负责??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就是具体化了的责任意识,他们并不是要炫耀什么,也不是希望以此换得什么,而仅仅是因为我们同为中国公民,仅仅是感到作为中国公民应该这样做,而且必须这样做,这是公民对国家认同的自发行为,是爱国主义在每一个公民身上的具体体现,正是这种公民责任,肩负起了中华民族“多难兴邦”的历史重任。
第三,爱国主义集中体现在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上。公民权利意识是公民对自身依法应当享有的权利的范围、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重要性的认识及付诸行动的自觉性。但实现公民权利的一个最大的前提是维护国家利益。公民权利意识强调,公民是国家的一分子,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每一个公民都应把是否有利于国家根本利益,作为判断和规范自己言行的最高价值标准。在危急时刻的选择能够充分展示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飞行员李剑英在训练飞行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幸殉难。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巴黎传递时,几名藏独分子试图从中国火炬手金晶手中抢走火炬,坐在轮椅上的金晶面对暴行,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虽然她被威胁、被殴打,但她手中的火炬始终没有被抢走。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和残弱的身躯勇敢地捍卫了国家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国家根本利益,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最高目标,也是公民权利意识最高层次的体现。
第四,爱国主义集中体现在爱国与守法的有机统一上。法律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国家和公民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守法是一个文明的现代国家对公民的起码要求,也是公民基本的行为准则。任何超越法律界限的所谓“爱国”都不是真正的爱国,而是“误国”、“害国”甚至是“祸国”。法治意识就是要引导人们明确爱国与守法是有机统一的,“爱国确实无罪,行为必须守法”,无论出发点多么高尚、爱国热情多么高涨,其行为都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在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表达爱国热情所激发出来的巨大力量。面对“3·14”拉萨事件中西方媒体对中国采取的妖魔化扭曲报道,海外华人和留学生运用理性的思维,捍卫着国家形象。旅法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在巴黎举行“支持北京奥运,反对媒体不公”和平集会,留法学生李洹发表长篇演讲,他说,这不是抗议,而是一次交流,我们发出的是友好、和平的信息。正是他们友好平和、秩序井然、理智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赢得法国人民的尊重和理解。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方法,冷静理智地表达爱国热情、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意愿是一种胸襟,更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态度。正是每个公民在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过程中,爱国主义激发出了巨大的力量。
爱国主义是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
爱国主义是集情感、认知、行为于一体的价值体系,以爱国情感为基础,以爱国认知为导向,以爱国行动为归宿。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核心内容,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充分发挥爱国主义能够最大范围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弥合分歧、增进共识的优势,鼓舞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要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教育:一是加强国家利益观教育。引导人们明确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排除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干扰,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导人们把是否有利于国家根本利益,作为判断和规范自己言行的最高价值标准,明确凡是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的言行,都是爱国的、兴国的;凡是损害国家根本利益的言行,都是误国的、害国的。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和政策教育。培养人们的现代法治精神,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引导人们正确把握民主和法制的关系,学会在法制的框架内行使自己正当的民主权利,正确全面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挥政策指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三是增强忧患意识教育。引导人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明确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只是阶段性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引导人们牢记本世纪头20年是中华民族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把忧患意识转化为奋起直追的具体行动,克服自我满足、自我懈怠的保守心态,做到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四是塑造健康的国民心态。引导人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以正常的心态看世界,从容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冷静面对突发事件;全面、客观、冷静地看待和处理问题,避免片面性、盲目性和情绪化,培育理性精神和辩证思维,使行为选择符合国家利益的要求。引导人们从全球的视野考量中国的战略利益与长远利益,处理好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复杂的国际利益格局之中实现我国家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