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佘双好
国民心态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普遍呈现的一种认识倾向、情感倾向和行为倾向的“集合”,是国民对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之“总和”。国民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反映,既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又受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一个国家和民族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世界,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水平和程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整国民心态,培养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国民心态,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
伴随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国民心态正日益成熟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2008年发生的诸多事件标志着一个健康国民心态成熟的开始。从2008年的一些大事上,可以折射出国民心态的一些新的变化。
1.从屈辱自卑转为自信豁达。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屈辱的历史,西方的坚船利炮,不仅打破了古代中国人盲目的自信,而且也对近现代中国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立精神造成了压抑、凌辱与摧残,造成国民心态中存在着屈辱自卑的心理阴影。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从盛大的开幕式到奥运期间运动员的优异表现,到志愿服务人员的良好精神品质,再到奥运期间对境外媒体的开放态度等等,无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成熟与自信。可以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国民心态的一个大展示,标志着一个自信豁达的民族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
2.从泛政治化到包容多样。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们曾经习惯于把很多问题政治化,比如说过分重视体育运动中金牌的政治意义,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功能;把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行为看成是“小资产阶级情调”等。但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可以折射出国民心态的变化。一是刘翔退赛,除了失望和惋惜外,中国民众更多地给予尊重、同情和理解。二是“和平之战”,郎平带领着美国女排在中国家门口打败了陈忠和带队的中国女排,民众大多以理性的态度理解郎平。不仅如此,郎平、姚明等在美国体育界工作的人士还被群众视为“友好使者”,认为他们代表并展示着当代中国人的良好形象。三是对体育运动中的输赢,普通民众越来越多地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更多地体会体育运动的文化精神内涵。
3.从对外来压力的过度反弹到冷静平和。由于中国是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难免引起一些国家的恐慌和提防,他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的发展,为中国发展设置种种障碍,其间也不乏丑化、妖魔化中国的论调和做法。遇到这些情况,有时候我们难免出现一些过度反应。但从2008年对拉萨“3·14”事件的处理来看,面对西方媒体妖魔化、诬蔑中国的企图,我国政府以冷静平和的态度,除了积极介绍事件真实情况以外,还广泛邀请西方媒体进行采访,这种做法更有利于境外不明真相的人了解事实真相。
4.从炫富的暴发心理到宽厚仁道。改革开放以来,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导引下,一部分国民实现了先富的目标。在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中,以及在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后,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炫富摆阔、盲目消费、铺张浪费;再比如在中国出境旅游的国民中,也出现在国外花钱大手大脚、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引发对国民素质的讨论。但是,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这一过程教育了人民,使人们心灵受到了洗礼,国民心态日益发生改变,为富以仁、富而教之、富而奉献社会成为一种新的道德风尚。
5.从内向自保到积极担当。从传统来看,一些人遇到问题寻求自保是一种较典型的思维习惯;遇到责任和压力推诿,也成为一种行为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改变了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也塑造了中国国民的精神面貌和民族性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不仅使中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而且塑造了一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而又注重现实、关注民生的共产党人,正是这批在马克思主义武装下的共产党人成为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脊梁,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成为积极担当中华民族复兴重大历史使命的中坚力量。在2008年抗震救灾过程中,广大共产党人不畏艰辛、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影响和感染了广大人民,积极有为、勇于担当的精神也日益成为民族精神中新的元素。
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健康的国民心态,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国民心态的变化发展的特点昭示,良好国民心态的培养塑造需要引导和培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培养塑造健康成熟的国民心态指明了方向。
1.培养自尊自信的国民心态。自尊是一种表现个体对自我的肯定和尊重的心理体验,表明个体对自我的悦纳。表现在一个国家的国民心态上,则体现为对国家和民族以及人民的一种肯定和悦纳。一个个体只有充分肯定和接纳自己,才能以比较开放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和社会,同样,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充分接纳和认可自己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才能以更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因此,自尊是健康国民心态的基础。自信是一种表现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的一种信任和有信心的心理体验,表明个体对自己发展的积极肯定。表现在国民心态上,体现为对国家前途和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信念。一个拥有自信的个体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不管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直到个人的成功。同样,一个拥有自信的国家,在前进的道路上,也会坚信自己的发展道路,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有重重阻挠,也会一往无前地向前迈进。
与自尊自信的国民心态相对立的两种心态是自傲和自卑。自傲反映在国民心态上表现为不尊重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盲目抬高本民族文化、贬低其他国家的文化,在国民心态上则表现为一种民族主义倾向。自卑的个体常常怀疑自己,对自己发展问题格外敏感,一遇到风吹草动,甚至外界批评,就改变自己的方向。因而一个自卑的人是没有理想和信念的人,同样,一个自卑的民族是没有足够的精神品质的民族。自卑反映在国民心态上表现为对自己本民族历史和文化妄自菲薄、过分关注民族文化的消极面,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在国民心态上则表现为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倾向。无论是民族主义还是民族虚无主义倾向,都不利于健康国民心态的培养。自尊的国民心态对自己本国民族文化采取了肯定和接纳的态度,奠定了与其他外来文化交往的基础。
自尊自信的国民心态既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对自己国家和民族过去的积极看法和评价,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信心。只有这样,她才能以开放的心态包容和吸纳外来文化,她才不怕来自外来文化的挑战,她才能够积极按照自己的目标发展自己,自尊自信构成健康国民心态的基石。
2.培养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理性是与客观、科学相联系在一起的,理性的心态即以客观、冷静、理智、科学的心态来对待外界与社会。与理性心态相对立的是非理性心态,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曾经对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过对比,他认为理性的信念是弹性的和变通的、符合逻辑的、与事实一致的和能够协助人们达到健康的目标或是目的的信念。而非理性信念则是顽固而不可变通的、不合逻辑的、与事实不一致的和阻碍了人们达到健康的目标或目的的信念;理性信念是希望的、不可怕的、高忍耐力的和接纳的信念,而非理性信念是强迫的、可怕的、不可忍耐的、责怪或自贬的信念。理性的心态反映在国民心态上,就是客观、冷静、理智、科学地对待外界与世界,遇到事情后能够经过自己系统全面分析以后做出反应,而不是盲目、轻信、凭主观热情和意气用事,理性的心态强调了智慧的力量、科学的力量。平和的心态是与急躁、焦虑、抑郁等心态相对应的。平和代表着心理健康的状态和水平,而急躁、焦虑、抑郁等都含有不良的情绪,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从个体来看,只有平心静气,以平和的心态,才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不至于为情绪所困扰,对于国家的国民心态来说,平和是一种稳定、健康的情绪状态,只有以稳定平和的态度,才能很好地处理一个国家内部的发展问题,以良好的心境来面对外来的挑战。相反,为种种情绪所困扰,受过多的情绪影响,会出现囿于某种情绪,出现偏狭和片面现象,对整个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
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既重视通过客观、冷静、理智和科学的方式来面对社会和世界,又注重采取合理合适恰当的方式来处理与外部的关系,是健康国民心态发展的内核。
3.培养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积极向上是健康国民心态的本质要求,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具备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态度和精神风貌,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素来有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心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明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昂扬精神和斗志。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求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每个人都有一种不断满足低层次需要,追求高层次需要的倾向,如果个体停止向高层次需要追求,就会变本加厉地追求低层次需要,这样个体就有可能陷入心理发展的危机。因此,个体必须保持积极向上追求的心态,才能维系心理健康。同样,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国民心态来说,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健康发展,是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不断保持积极向上的民族心态,国家和民族才能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