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决定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分三步展开,下月起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明年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全面实施。
事实上,今年1月1日,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而在更早的2006年,当时制定的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指出,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只不过彼时“绩效工资”仅仅作为一个普遍的概念被提出,而现在,则要把这个概念变成现实,拟用两年时间,在全国1300万个事业单位和3000多万员工中推行绩效工资制度。
工资作为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与每个人的利益都切实相关,因此,这项改革产生的震动可想而知,但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度推进此改革来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盛行的工资分配“大锅饭”体制,形成完善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克服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问题,以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水平。
事业单位不是企业,不能够完全按照经济效益核定收入分配,但是完全的平均分配又不利于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目前的问题是,在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收入分配差距不大,干好干坏一个样。事业单位作为主要为社会提供专业公共服务的部门,收入分配的“大锅饭”势必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实行绩效工资制,由目前的“铁饭碗”,改为“按需定员”“按劳取酬”,无疑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有效竞争,激发人员潜力,刹住事业单位自我牟利的不正之风,使其偏重提供更优质、高效的社会公共服务。
另外,横向来看,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由于单位性质不同、资源占有多寡、以及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一等,致使各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差别很大。有些单位的员工付出了相当大的劳动,其产品和服务也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但得到的收入却低于那些提供垄断产品和服务的事业部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关系到国家最基础的竞争力,但在此两个行业工作的教师和医生,他们的工作强度以及工作的技术水平,都要远高于如银行、金融这些部门的一般员工,可多年来其工资收入又远低于后者。这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势必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他们不得不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和知识优势寻求各种非法收入。当前教育和医疗领域产生的诸种问题,与此是大有关系的。
此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特别是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先实施绩效工资,也是为了配合正在进行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绩效工资可以有效遏制医院滥开药、开高价药、开大药方的情况,有利于节省医疗资源,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解决看病贵问题。
尽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非常重要,但如果局限于绩效工资改革本身来看待这项改革,无疑会低估其意义和作用,看不到其还有更重要的一面。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今年早些时候曾透露,事业单位将进行四项配套改革,一是全面实行聘用制,打破铁饭碗;二是实行绩效工资制;三是改革财政投入体制;四是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四项改革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目前,第一项改革基本完成,第三项改革也在一些事业单位推开,第四项改革还刚刚破题。全面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既有利于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打破铁饭碗,也能进一步推进财政投入改革,因为绩效工资需要相应的财政保障,同时,由于个人的工资是按绩效计算,多劳多得,这直接与个人退休后得到的退休金相关,所以,它还对养老保险改革有推进作用。
事业单位存在的价值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性的公共服务。中国的事业单位由于历史的沉积,它们中很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已经难以适应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现在,大幕已经开启,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制定一个合理的细则,细化绩效评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鉴于中国的事业单位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如何在行业、地区间,单位高管和普通员工间,以及不同资金来源的事业单位间找到一种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将考验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