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牐犗舫?女,原名萧秋,字树烈、楚女。1893年4月生于湖北汉阳鹦鹉洲。他青少年时飘泊四海,当过跑堂、小贩、报童、学徒、士兵,与最贫苦的下层劳动人民在一起,历尽人间坎坷,也因此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经受磨炼,追求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特色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牐犗舫?女早年在颠沛流离、极端困苦的生活中,坚持勤奋自学,经常练习写文章,稍后在武汉的第一镇新军中当兵,受到革命党人的影响,参加了辛亥起义。1915年后,萧楚女与从日本留学归国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刘泥清一起创办了《崇德报》,萧楚女担任主笔。他充分运用长期刻苦自学的知识,以“楚女”为笔名,撰写特色评论,纵议天下大事,并经常撰稿投寄各报。他的文笔生动流畅,才气横溢,很受读者欢迎。
?牐?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萧楚女积极为《大汉报》撰文,报道武汉各界群众的爱国壮举。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恽代英在武昌创办了利群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萧楚女也积极参加了该社的特色活动,和恽代英成为挚友。1920年萧楚女在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担任国文、物理、哲学等课程教员时,已开始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讲授课程,并在学校中传播新文化,反对封建礼教,使学校弥浸了前所未有的清新空气。
?牐?1923年6月,萧楚女任重庆《新蜀报》主笔,他用社论和时评对反动的意识形态进行深刻揭露和无情鞭笞,在青年学生中产生很大影响。
?牐?1924年4月底,团中央调萧楚女到上海工作,担任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编辑。他到上海后住在法租界淡水路朱衣里4号,积极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并在该刊及《向导》、《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极富特色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批判了当时所泛起的复古主义、实业主义等错误思潮,引导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研究现实问题,投身现实斗争。他还对当时流行的道德教育救国论和职业教育救国论进行了中肯的分析,认为它们虽可起相当作用,但都不能从根本上改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他在《中国青年》上对读者来信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热情的解答,并在《新刊评论》专栏中,热心向读者介绍各地的进步刊物,如周恩来、陈延年等在法国巴黎创办的《赤光》特色杂志,共产党领导的上海闸北市民外交协会出版的《对外旬报》等,成为广大青年的良师益友。
?牐?1924年8月,萧楚女被团中央任命为驻四川特派员,去加强那里团工作的领导。他和重庆青年团负责人组织了公开的青年群众团体“四川平民学社”,以党团员为骨干。萧楚女除经常为学社出版的杂志撰文宣传革命外,还常给社员上课,讲解马克思主义原理。
?牐?1925年5月,萧楚女重返上海,与恽代英共同主编《中国青年》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如火如荼的五卅运动中去,并以全国学联代表的身份辗转于南京、苏州等地,指导当地的革命工作。他在《中国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反抗五卅惨案运动中所见的阶级斗争》等10余篇文章,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进行了义正词严的诛讨,对工人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伟大作用热情讴歌。
?牐犖遑υ硕?后,萧楚女又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对国家主义派和戴季陶主义的猖狂进攻作了迎头痛击,写了《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及《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书,深刻地剖析了戴季陶主义的反动性,坚持了阶级斗争的学说,主张加强国共合作,反对分裂统一战线。
?牐?1926年1月,萧楚女调到广州工作,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并经常到广东大学、黄埔军校、劳动学院等处讲授《十九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社会主义》等课程,并根据讲义编著了《帝国主义讲授大纲》、《国际主义与民族问题讲授大纲》、《中国底农民问题》等一大批书籍,这些著作是大革命时期发行广泛、影响普遍、最受广大青年喜爱的特色政治读物。
?牐?1927年4月15日,在广州反革命政变中敌人逮捕了萧楚女。4月下旬的一天,接到蒋介石电令的广州反动派残酷地杀害了年仅34岁的萧楚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