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牐犐哿ψ蛹仁歉吹┳钤绲难?生,又是复旦的教师、校董,他在复旦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又以爱国、民主的特色精神,推动复旦的发展。
?牐?1902年,邵力子在南洋公学特班学习,秋天去杭州应考期间,南洋公学学生为了反对学校行政的封建压迫,集体退学。1903年春,退学学生一部分创办了爱国学社,一部分和马相伯先生筹建了震旦学院。邵力子也进人震旦学院学习。在震旦学院,他深受爱国老人马相伯的熏陶。他说,马相伯“日讲治学做人之要,古今中外学术源流,往往历数时不止”,“于寻常事物,辄广喻引申,究竟天人之至理.融会贯通,博大精深,洵兼备之”,每论及“国事杌陧,民生凋敝,痛言救危济亡之道。环睹顾诸子,慷慨嘘唏,声泪俱下,无不振奋警惕”。邵力子在这种强烈爱国主义特色精神的感染下,确立了“力学报国”的决心。
?牐?1905年,法国天主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分子,阴谋篡夺震旦学院的领导权,全校学生群起反抗,决定集体退学,并推举叶仲裕、于右任、邵力子等七人为干事,协助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1906年秋,邵力子离开了复旦。
?牐?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邵力子回到上海,参加《民立报》工作。当时复旦吴淞校舍为光复军司令部所占,经费无着,几有停办之虞。邵力子与于右任一起,将复旦情况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汇报,孙中山先生认为复旦是一所富有反抗外国压迫精神的学校,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拨发补助金1万元,指定校址,协助复旦复校。此后,于右任、邵力子、胡敦复等人在《民立报》馆二楼,设立“复旦筹办事务所”,促成了复旦的复校。
?牐?1913年3月,邵力子兼任复旦公学国文教师。他在课堂上宣传革命思想,反对专制制度,抨击袁世凯复辟阴谋,常出王莽等题目要学生做作文,以启发学生觉悟。
?牐?1919年,邵力子任《民国日报》主编,5月5日晚,他收到北京关于“五四”特色运动的专电后,立即打电话到复旦大学,告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及被捕情况。5月 6日上午8点30分,他又赶到复旦大学,亲自敲钟集合同学,详细报告北京情况,并且说:“我们学校里面的同学,对于国家观念,是比较完备的,今儿……再不表示表示我们刚毅果敢的精神,那不辜负了学校平日的训诲,你们自己又怎样对得起你们自己的良心呢?”在邵力子的号召和李登辉校长的积极支持下,复旦学生成为上海“五四”特色运动的支柱。
?牐犐哿ψ踊乖?担任复旦国文部的主任,1924年他提出将国文部改为中国文学科,担负起培养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人才的任务,1925年复旦中国文学科正式成立。
?牐?1925年夏,邵力子去广州,对复旦仍极为关心,每逢重大问题,学校难以解决时,总是出大力援助。
?牐犎缟虾P旒一憷罟?祠校舍,原为前清邮传部暨招商局拨款建立,很明显此系公产,辛亥革命后由江苏省都督庄蕴宽拔为校舍。1925年李鸿章后人李经方提出诉讼,赖邵力子之力,1931年 2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会令拨给李公祠屋宇基地永为复旦校产,此案始定。为了感激邵力子对母校的支持,1934年12月20日,李校长特命名附中新建教室楼为“力学庐”以资纪念,并举行命名典礼。
?牐犛秩纾?复旦是一所由爱国师生自己创办的学校,学校经费非常困难。邵力子发起组织校友会,发动同学关心母校,支持母校,他自己也经常向学校捐款。1935年,为了庆祝复旦成立30周年,他一次就捐款2000元,以帮助母校的特色发展。
?牐犜偃纾?复旦是一所爱国民主的学校,“九·一八”事变以后,学生爱国运动风起云涌,在“一二·九”运动中达到了高潮,成为上海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国民党最高当局一度想封闭学校,只因为于右任、邵力子等人从中阻止,始免于难。同时邵力子还努力保护复旦的进步教师,如陈望道等人。《文摘》杂志上的许多进步文章也是经邵力子的同意才得以发表的。
?牐?1937年,孙寒冰准备把斯诺写的《毛泽东自传》译成中文发表。他知道要想得到审查委员会批准刊发难度很大,弄不好还会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决定直接到南京找邵力子!邵力子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有权审批稿件。孙向邵说明了来意,将译稿呈给邵看,两人边看边谈,最后邵力子终于当场拍板表示支持将《毛泽东自传》在《文摘》杂志上全文刊登,并提笔在译稿上批了“准予发表”四个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牐犞形陌妗睹?泽东自传》经在《文摘》上刊出,立即轰动全国,据不少人回忆说,他们过去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对共产党有很多疑虑和误解,读了《毛泽东自传》以后,了解了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许多事实真相: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朴实、真诚、谦和、平易近人,讲的话入情入理,可信,可敬;共产党是同情老百姓,为老百姓办事的;真正高举抗日大旗的不是别人,是中国共产党!从而使许多人极大地坚定了抗日的信心,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牐犛钟幸淮危?《文摘》刊载了一篇评论德意日轴心的文章,有人要邵力子查禁,邵极力反对,指出我国正在和日本作战,反对敌人同德意所结的轴心,是对我有利的,有什么道理查禁。为此,双方争持甚烈,这也是后来邵力子辞去国民党中宣部长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