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牐犝率款龋?字行严,曾用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孤桐等,1881年3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一户中医家中。他幼时入私塾,1901年到湖北武昌两湖书院寄读,第二年考入南京陆师学堂。1903年,南京陆师学堂响应反对沙俄侵占东北的拒俄运动,遭到当局镇压,章士钊等发起退学风潮,不久赴上海,加入了蔡元培等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任军事教员。同时任《苏报》主笔,从此,他成为辛亥革命前后十分活跃的报刊活动家。
?牐犜谒?当主笔后,《苏报》相继发表了揭露腐朽的清朝统治,鼓吹反清排满,发动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文章,章士钊本人也撰写了《释仇满》、《读革命军》、《汉奸辩》等大倡反满革命的文章,还在新书介绍中热情地推荐邹容的革命小册子《革命军》。章的行文恣肆酣畅,论说充分严谨,对读者有很强的感染力,时人称誉他“英年能文”。
?牐犛捎凇端毡ā非苛业母锩?倾向,使之很快执国内报刊革命宣传的牛耳,在社会上引起剧烈震动,令清政府十分恐慌,1903年6月清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了《苏报》,监禁了邹容等志士,由于主办此案的江苏候补道俞明震对章士钊十分赏识,暗中加以保护,故章士钊逃脱了此劫,转而担任了《国民日报》主编。在他的主持下,该报继承了《苏报》的革命宗旨,继续发表大量宣传民族革命的文章,并详细报道了《苏报》案等清政府迫害革命志士事件的情况。为扩大革命宣传,他又创办了东大陆图书译印局,出版了极富特色的《苏报案》等宣传小册子,并将日本友人宫崎寅藏所著《三十三年落花梦》翻译成《大革命家孙逸仙》出版,使世人对孙中山有了更多的了解。
?牐牎豆?民日报》停刊后,章士钊离开上海到长沙筹建革命团体华兴会,同年,在上海建立外围组织爱国协会,任副会长。不久他被清政府逮捕。出狱后,即东渡日本。他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感受到欲变法图强,首在教育,从此不再倡言革命,而走上了科学救国的特色道路。
?牐?1907年,章士钊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等,并向国内报刊撰文,介绍西方政治学说。
?牐犘梁ジ锩?爆发后,章士钊回国,于1912年抵达上海,主持《民立报》的编辑工作,但他提出解散现有政党、重组朝野两党,遭到同盟会会员的反对,他因此离开了《民立报》,另创《独立周报》。1913年他曾受孙中山委托起草“二次革命”的特色宣言书,并被任命为讨袁军秘书长,“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在东京主编革命党刊物《甲寅》月刊,言辞已不如以前激烈。章士钊回国后,相继在天津、北京等地活动,曾担任南方代表,参加南北议和。
?牐?1923年他重到上海,被聘为《新闻报》主笔,但政治上转向复古守旧,对十分推崇的“代议制”进行抨击,由此被北洋政府所利用。1924年他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要求学生尊孔读经,1925年曾撤换一大批反对他的大学校长和教育部职员,解散抵制他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用武力镇压学生运动。为此,他遭到鲁迅为代表的进步力量的抨击。1928年遭国民政府通缉逃往欧洲。
?牐?1930年,他应张学良之聘回国任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1931年,章士钊来沪任律师,他曾自荐为陈独秀担任辩护律师。1934年任上海政法学院院长。
?牐牽拐奖?发后,他经香港到重庆,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抗战结束后,仍返上海当律师。1949年4月,他作为国民政府代表团成员到北京与中共谈判,后留居北京。建国后曾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文革中,他受到周总理的保护,晚年专心于研究唐代柳宗元的文集,修改出版了《柳文指要》。1973年5月,他到香港探亲,同时肩负沟通两岸关系的作用,但因年老体迈,于7月1日病逝于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