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
《华尔街日报》3月17日文章,原题:挽救中国的过去
中国的古老建筑和历史悠久的宅院遭受了几十年的破坏。现在一场新的运动正在中国萌发,那就是历史遗迹保护。
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正在致力于保护20世纪初建造的俄式石木建筑,重新修缮砖瓦,修复外墙的雕刻。广东省台城市也开始大力复原老式住宅以及一些古老的寺庙。济南市原本计划拆除老旧建筑然后建成仿古建筑,在民众的压力下,最终保存了这些18世纪的滨水长廊和平层建筑。
过去30年,中国一直将经济发展作为其最首要的任务,如今发现保护发现历史遗迹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大转变。在华南,广州市已经在城区改造上采取听证会制度。过去,这里大片大片的居民区为了商业开发二被夷为平地,居民们被强制要求迁往市郊,甚至有可能住进质量不合格的房子内。而现在,任何城市再开发规划只有得到该地区70%以上的居民同意才能通过。
在许多情况下,这类保护措施都着眼于吸引游客到历史名胜区观光。比如,在哈尔滨修缮一新的街区内便有一片包括画廊、咖啡馆在内的购物区,而济南的老建筑现在成了新餐馆的所在地。中国许多建筑珍品都已毁于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或是成为近年来飞速建设和现代化的牺牲品。如今这些重建保护工作也是20多年来各界人士,尤其是学术界和建筑界多方奔走游说的结果。
过去20年中一直活跃在历史遗迹保护运动前沿的北京作家、活动家舒乙说,政府的文物保护意识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
中国最大的保护运动战场就是北京。作为中国过去900年中多数时候的政治中心,北京的拥有大量的各式古建筑。但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500万且还在膨胀的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北京的历史文化中心地位也同样面临着强大的商业压力。这使得北京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倍受全国瞩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北京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城市,面积约65平方公里,四周还围绕着高大的城墙,城里有7000余条胡同。而现在,这座古老的城市,已有四分之三的老城区随历史消失。从五十年代开始,就曾有学者呼吁政府在老北京城外设立新的区域建设行政办公楼,但遭到政府拒绝。
但最近,北京迎来了保护历史遗迹的新契机——2008年奥运会。虽然有很多批评人士认为,为奥运会修建新场馆和道路将致使更多老居民区遭到破坏和拆除。但实际上恰恰相反,为了迎接奥运会可能带来的大量游客,北京市将中央政府划拨的部分奥运款项用于修复历史名胜。有官员称,自赢得奥运会主办权以来,政府已经花费了5700万美元用于北京城的改造。其中一部分资金就用在了维护老城区上。
尽管大部分老北京城已经消失,但舒乙仍在试图让它们获得正确的对待。他说,北京越来越像欧洲城市,有一个古老的中心区域,其余部分大多经过了重建。在欧洲,这样的城市通常以教堂为中心,而北京的中心是故宫及其北面的几个湖。
舒乙说,我与其他国家的人交流时了解到,每一个现在受到保护的城市在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损失,而我们正是因为过去的这些损失,才被驱使着努力保护剩下的东西。(雷志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