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正在热议中国要不要实行“马歇尔计划”。笔者认为中国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金融危机蔓延中寻找机会拓展自己的全球经济战略,而实行“马歇尔计划”应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和渠道。
存在客观需求
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二战后欧洲经济濒于崩溃,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随即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美国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4年间,美国对欧洲拨款共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其余为贷款。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马歇尔计划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更是短期援助的成功模式。
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形势与当时有很大相似性。国际社会普遍缺少资金,存在着资金需求。美国极力鼓噪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以维持经济刺激方案,国务卿希拉里访华的呼吁即为佐证。同时,欧洲和世界其他经济体尤其新兴经济体都在遭受金融海啸的煎熬,对资金可谓嗷嗷待哺。随着发达国家回撤资金,匈牙利、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过度依赖外债的东欧各国正逐步陷入本币贬值、经济下滑的深渊。而由于缺少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没有能力帮助亚洲国家稳定它的金融体系和秩序。因此,第14届东盟峰会上,东盟10国首脑呼吁尽快实施与中日韩一起筹建1200亿美元区域外汇储备库的计划。拉美和俄罗斯形势也不乐观。况且,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了实体经济,很多国家已经陷入衰退。这客观上为中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实际上中国已经开始做一些类似的工作。央行副行长胡晓炼3月23日透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已经与周边国家建立总计5800亿元的3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安排。此外,在10 3框架下,中国也为本地区的经济金融稳定提供资金支持,在总金额1180亿美元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中国与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签署了6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承诺出资165亿美元。中俄之间250亿美元换3亿吨石油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能够一石多鸟
中国启动“马歇尔计划”存在着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通过刺激外需拉动内需。林毅夫表示,美国、欧元区、日本和中国这样的“高储蓄国”和石油出口国应该在未来5年中向低收入国家投资2万亿美元。这笔钱将以捐款而非贷款的方式支付。在他看来,当穷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后,它们对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上升,最终向高收入国家购买更多的商品。外汇储备过于庞大,中国式“马歇尔计划”是其分散风险的途径。笔者认为,马歇尔计划赠款方式对中国来说不太可取,但我们有能力通过贷款方式来挽救急需救援的国家,促使其经济复苏来购买中国产品。
第二,防止中国刺激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产能过剩。通过外需来拉动内需里已经谈到输出产能问题。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在两会期间表示,在外需问题上,建议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马歇尔计划”,可面向发展中的新兴市场进行援助,有效增加外需。这样就可以在放贷同时,输出产能,也就相当于把过剩产能变成国家债权。中国出台4万亿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据估计与地方政府联动能达到20万亿人民币的效果,这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产能过剩。
第三,分散外汇储备单一化的有效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达7396亿美元,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但奥巴马经济刺激计划庞大,财政赤字飙升,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目前已经达到了3万亿美元,通货膨胀在所难免。此外,3月18日美联储宣布斥资3000亿美元购买美国长期债券,这是图穷匕见的表现。美联储回购机构抵押债券和长期国债,其不仅显示美国金融机构的内向财务塌陷与债务危机比表面更严峻;最麻烦的连锁反应是,美联储的钱从哪里来?它显然不会抛售那保命的8200吨黄金来换美元。而且,即使以现在的930美元的价格全部抛售,它也仅值2700亿美元,这对于救助金融危机来说,还不够塞牙缝的,连此次购买长期国债的钱都不够。因此,美联储难免直接印刷美元,然后用这些刚刚滚下印刷机,还散发着油墨香的美元去购买机构抵押证券和长期国债。由此看来,稀释中国外汇储备是早晚的问题。与其等着打水漂,给美国作冤大头,还不如给那些急需救援的国家来刺激经济,加大对中国的进口。这才是一个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第四,为布局全球经济战略打基础埋伏笔。当年美国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建立大西洋联盟和确立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虽然不主张称霸全球,但随着外向型经济的逐渐拓展,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已成必然。
切忌好大喜功
笔者认为,首先,要打出中国式“马歇尔计划”的旗号,让全球都知道中国在做什么。但行动起来要缜密,仔细选择援助的国家。
其次,要有一个专门机构负责,行动要透明。中国继续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和增加援助,并呼吁世界其他各国兑现自己的承诺。再加上各种货币援助,这些对内和对外的重大举措,是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但这些都没有形成合力,要是把采购与援助等都放在一揽子计划中,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加大对世界的宣传力度,规则透明。这样形成的影响和力量要比把钱分散花好上百倍。
最后,不要拘泥于形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多渠道展开。中铝购买力拓股份一事表明,中国既可以与一些国家一起,或者单独设立一个“马歇尔计划”或者“基金”,为受到美国为首的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作者是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