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中国不少官方经济学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赢家,已经从全球化中受益良多。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仅仅看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显然是片面和天真之见。如今,中国正遭到全球化前所未有的冲击。
以下两件大事最好不过地说明了中国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正在逆转。这是中国面对的一个严重挑战。
第一,中国“出口”到世界的、以劳工和环境为代价的“中国制造”商品,正在受到世界各地这样或者那样的检验、质疑和抵制。
上个月在德国柏林开会,会议主持人正好在我旁边,她拿起桌子上的一个开瓶器打开饮料,没想到,这个开瓶器不争气,非但没打开饮料,反而断裂了,差点伤了这位女士。她向我一指那个商标:“中国制造”,但却是外国商标。我的表情比较复杂,不便说任何话。
第二,中国“市场经济”的“前辈”美国,在苏联解体近20年后,终于也遭遇大的麻烦。这令人吃惊地告诉中国人:美国的资本主义模式并不像冷战刚结束时有的美国学者说的那样,是完美的,而是存在大问题的。
一个基本事实和趋势是,美国实体经济已经越来越受其金融问题连带,进入一场严重的衰退已经毫无疑问。不管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在不在乎“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安全性,美国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将继续下降。这使已经因为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劳工和环境成本上升的“中国制造”行业雪上加霜。
最近几年,中国遭遇的全球化风险越来越多。不少“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和个人,已经品尝了全球化苦涩的味道,体验了全球化的阴暗面。如中国一些国企在美国的并购行为,正遇到美国政治家和利益集团的抵制。他们仅仅以美国的“国家安全”为理由,就轻易拒绝了这些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
再比如,中国一些开拓第三世界市场的公司和个人,不得不面对当地的政局动荡、武装冲突、海盗、绑架等风险,以及以西方为基地的“非政府组织”的指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和欧洲一些组织和个人把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与中国公司在苏丹的投资和经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直到现在,不管中国如何反驳,他们也不让这两件事情脱钩。
随着中美两国利益更加相互交织,美国布什政府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今天,美国金融危机已经重创中国在美国的证券投资,中国开始为华尔街主导的全球化付出惨重代价。不仅如此,中国还有更多的海外利益实际上处于巨大风险中。中国人有必要重新思考全球化。(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0日文章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