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世界视角 > 中国之声 > 隗静:我看“现在我们都成了中国人”
推荐资讯
·商权区域独代如何月入百万之做好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看准趋势比勤
·商权支付正在“提速”  商权蓝
·马云:2019年两大行业,会成就一
·商权顶天立地:理论可靠、实践可
·【人物专访】沈拓:要把九九商权
·2018九九商权节暨商权支付上线一
·几内亚总统孔戴和总理福法纳分别
·美国人对中国好感度上升 对中国
·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完美答卷
·“十字路口”的中国楼市
·王家瑞会见波兰客人
·教育培训成投诉新热点 晒13岁孩
·温家宝会见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me@hotmail.com

隗静:我看“现在我们都成了中国人”
时间:2009-07-27  

“现在我们都成了中国人。”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大卫?伊格内修斯近日在文章中这样说。他的意思是,中国的经济模式既有市场经济的活力与灵活性,又有政府干预的“安全感”。其实,伊格内修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中国经济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金融大漏洞,而呈现出某种“安全感”,不仅来源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政府干预作用,还在于中国老百姓善于过“紧日子”的文化特征。尽管有许多人都在批判和反思中国当下的浪费和奢侈,但是,无论怎样,就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大手大脚地花钱还是少数。那些看似奢侈的花费,大多是以下四种情况:花得不是自己的钱,花得是“意外之财”,花钱时有求于他人,或已经有了足够的积蓄。

所以,在美国,笔者常常会察觉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美国人看到某件商品时,一般都很快决定买或不买;而华人在买大宗商品时,通常会犹豫半天,可能还会货比三家,甚至试图讨价还价,好像自己最近陷入“经济危机”似的,其实他的银行账户里可能存着许多钱。这点从数据上也能看出。中国人的家庭平均储蓄率2007年达24%,稳居世界各国之首,而美国人家庭的平均储蓄率则连续20多年逐年下降,在2007年仅为0.7%。与美国的股民人数相比,更多中国人仍然倾向于比较被动却非常安全的理财方式:存银行、买国库券。这就是中国人生活习惯中所谓的“紧日子”。

现在,一向以大房子、大车子、高消费为自豪的美国人开始怀疑滥用信用卡的“借贷式”生活。许多理财专家呼吁美国人控制消费欲望,购买力要限制在自己的财力之内。过去,多家外国金融机构都抱怨,中国从政府到普通公民的理财方式都过于保守,但是,在出现金融灾难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现金储备还是有许多优越性的。正因为此,有美国经济学家说,美国失败的投资银行像喜欢购物的美国人一样,开支早已超过了支付能力,怎么又会不闹出金融危机来呢?

当然,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美国不同,正是需要刺激而不是抑制消费的时候。但是,对于美国和中国来说,问题的关键或许是相同的,我们究竟该怎么消费?

一种以“紧日子”为重要特征的“中国方式”的存在,可以为质疑自由资本主义的人们提供另一种选择。也许,在这种“紧日子”的基础上,推行某种市场经济和适当政府监管的结合、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的结合、风险投资和传统型投资的结合,正是在资本和信息高度流动、高度分散的全球化时代管理国家经济的有效政策。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实施并整理出“紧日子”的经验,也将是对世界的一份贡献,并能促使美国履行自己的“财政责任”。

由此看来,“紧日子”的过法对美国是启示,对中国也有个重新认识的问题。正如华盛顿的一位地产经纪人对笔者说的,“在许多美国人讨论应该借鉴中国的一些生活和经济管理方式的时候,中国人却在学着像美国人一样生活。他们买汽车、炒股……”,他说,华盛顿市政府今年8月刚开始一项租赁自行车的业务,目的是让市民选择环保和可以健身的交通方式,“就像中国人那样”。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几家汽车公司增长最快的市场都在中国。中国人是否看到依赖汽车给美国带来的能源、环保甚至肥胖问题呢?也许这场金融海啸是个警告:不要走美国走过的弯路。”(作者是旅居美国的著名中国媒体人。)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 邱智华:巩俐、奥巴马和国家软实力及综合实力的无形较量
    下一篇: 徐宝康:中国人并没有“嫌韩情绪”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