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导思想与原则
● 贯彻科学发展观
● 深化落实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 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
● 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 维护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
● 远近结合、突出重点,提高规划可操作性
2. 规划目标
2.1.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10年达到95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基本形成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能力的经济中心。
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高品位的都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基本形成;体现先进文化和都市风采的现代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不断涌现,二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得到弘扬与精心保护,城市文化生产力、竞争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古今相承、中西融汇、岭南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文化名城。
以人为本,使市民充分而公平地享受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社会环境安定文明;建成市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的富裕小康社会。
2.2. 规划任务与目标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继续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完善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主要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重点建设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形成“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与布局。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强化城市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物流、客流中心的功能,提升交通的运行效率。以地铁为纽带,利用换乘系统的建设,促进城市交通由单一系统向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平衡、网络状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完善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确保201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
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继续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非建设用地的控制和管理,使城市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结构,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201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加强旧城保护与更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做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在发展中保持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以危房改造为重点加快旧城更新。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城镇解困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步伐,继续支持开发廉价房,安排危改房、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供应,到2010年户籍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5平方米。
塑造亚运城市形象。通过改造、新建和扩建一些体育设施与基础设施,满足亚运服务的需要,同时带动周边城区的发展,塑造广州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新形象。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中心镇、村建设,形成城乡协调发展体系。在市域范围内以加快16个中心镇建设为主导,通过一定规模资源的积聚,拉开城市建设格局,初步形成一个组合有序、优势互补、功能协调、持续发展的城乡协调体系。预测2010年市域城市化率超过85%。
3. 城市开发建设规模
3.1. 人口规模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2010年广州全市城镇人口1040万,其中市区城镇人口为920万。
“十五”期间,广州市户籍人口呈平稳增长的态势,平均每年增加1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约1.29 %,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为750.53万。按照这一增长速度,推测2010年规划期末,户籍总人口控制在810万人以内。
广州是全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和集聚了大量的暂住外来人口。
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期间坚持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严格控制城市人口,使城市更加适宜居住。“十一五”期间城市规划将继续以生态保护为原则控制城市规模,以城市交通为基础拉开城市布局。因此,城市发展的人口规模以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即至2010年,广州全市户籍人口810万,城镇人口1040万;市区户籍人口650万,城镇人口为920万。
3.2. 用地规模
“十五”期间,是广州市发展形势最好的时期之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不断扩大。根据《广州市统计年鉴》及广州市规划局有关建成区面积数据统计,广州市建成区的面积由2000年的507.6平方公里增加到2004年的670.5平方公里。剔除统计口径等影响因素,“十五”期间广州建成区年均扩大的面积估计在25平方公里左右。
到2010年广州市率先实现现代化,以“十五”期间的用地增长速度,预计“十一五”期末的广州市建成区的面积将达到800平方公里左右。按照中央提出的集约利用、节约发展的要求,以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来控制,确定到2010年广州市辖十区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为785.44平方公里。
3.3. 建设时序与重点
建设时序:按照“拉开建设,优化布局,新区先行,带动老区”的思路,坚持新区建设为主,旧城更新为辅的原则,贯彻实施 “南拓、东进、北优、西联”的空间发展策略,推进重点地区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中,优先建设亚运相关设施,确保2010年亚运会的圆满召开。
建设重点:结合《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提出的的构筑以广州为中心,向南经珠江口湾区连接深圳、珠海,向北沿京广大动脉联通内陆的区域发展“脊梁”,发展高端服务中心和重要发展节点。构建广佛都市区,发挥对东莞、清远、中山、惠州等周边城市的服务与辐射带动功能。
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和《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 贯彻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拉开建设,开辟新区,疏解旧城,分片集中发展,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更新,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布局。
从区域和战略的角度更为集约地配置空间资源和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集中、相对完整、相对协调地分片集中发展,加强各新城区配套系统建设,完善其功能,初步形成“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即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同时在增城、从化,以荔城、街口为中心建设外围城市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