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0年,市民只要步行三五百米,就可到达居住区的公园或街道小游园了——这是
广州市规划局公布的《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中提到的设想。
划定大范围禁建区
从生态角度出发,该专项规划明确划定了禁止建设区域等。其中,禁建区包括河湖湿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重要海陆交界生态敏感区、山区泥石流高易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中心城绿线控制范围、河流、道路和农田林网以及城市楔型绿地控制范围。以上大范围区域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
限建区遍及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蓄滞洪区、山区泥石流中易发区、地质环境不适宜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非核心区、山前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地下埋藏区、绿化隔离地区、机场噪声控制区。将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尽可能避让。
除了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以外,其他地区为适宜建设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保护历史城区是重点
市域的空间风貌方面构筑“七区四类”整体空间战略。划定城市中心区为城市核心综合文化风貌区,为岭南文明的摇篮和中心地。保护历史城区,是此次区域广州城市文化和特色的塑造重点,重点保护文物古迹、优秀建筑遗产、历史街区、特色街巷、传统风貌、历史水系空间等。
岭南山脉自然人文风貌区划定为北部山林和流溪河地区,为城市新的生态脉络,保护有历史文化传统的特色型村落,合理利用和开发温泉区域。东部、南部主要体现新城风貌区,借助萝岗、广州新城的建设形成现代新型生态城市景观。利用亚运村的建设,发展培育商务休闲和文化创意区域。此外,空港、海港、新客站被划定为门户空间风貌区,在满足城市门户空间功能的基础上,提升进入城市的第一“广州印象”。
从消极保存转向积极
城市核心综合文化风貌的营造方面,包括山、水、景观轴带系统、视觉通廊与天际轮廓线系统、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城市现代风貌特色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区、特色民居风貌区、传统特色商业区、传统特色骑楼街和近代革命史迹区。
对历史街区、古迹的保护,广州市将从消极保存转向积极保护,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环境,营造周边的文化氛围,使历史遗产集中地段成为地标特色文化场所。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也将挖掘广州旧城特色,充分打造西关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产业。选择城市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紧密金融的代表性地区,建立标志性景观区和特色风貌区域。
除保护古文化外,在城市现代风貌区规划方面,人民公园、东站地区、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文化广场、新电视塔地区、琶洲会展中心、二沙岛、白云新城、奥林匹克中心、大学城都是重点规划对象。广州将进一步塑造这些城市中重要的现代公共活动场所或城市形象,作为现代风貌特色、城市文化、城市文脉的主要展现。
出门500米就可见公园
至2020年,广州划分了51个城镇发展组团,届时,达到每个城市发展组团拥有一个大于20公顷的市级综合公园,公共绿地布局与居民住宅平衡分布,居民步行300~500米范围内可到达居住区公园或街道小游园。
此外,对于成片改造的旧城区或者工业用地置换项目,应按照新建项目标准落实好公共绿地的配置标准。对历史风貌保护区,结合危旧房改造,拆除部分质量不佳的破旧建筑,开辟休息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