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空间发展阶段的判断
战略规划实施以后,广州拉开建设,拓展新区,城市由若干不连续的地域所组成,地域分别围绕不同的核心发展,重工业区和卫星城则布置在城市的郊区,旧城中心、南沙、东部开发区等逐步形成广州具有聚集扩散效应的城市组团,广州多核心网络型的城市面貌逐步形成。针对广州空间结构正处于多核心模式初级阶段的特点,加强广州各个组团地域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促进空间健康生长,是目前广州城市空间结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广州空间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纯粹的城市空间拓展,而是区域联动下的城市内外空间整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特点。建设新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口、建设对外高、快速路,优化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加强对外服务辐射,广州市的区域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当前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在发生迁变,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区域的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的城市网络与经济网络,珠江三角洲逐渐成为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综合型节点,而广州也正逐步发展成为跨境发展型的“世界城市地区”,广州将突出对内地的西南、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管理中心作用,成为一个多元发展、繁荣的大都市区。
2. 空间发展布局目标
“十一五”期间,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指导下,继续加强广州作为区域性中心的战略地位,重视广州与珠三角城市尤其是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在《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指导下,继续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完善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主要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重点建设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同时在增城、从化,以荔城、街口为中心建设外围城市组团,形成“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与布局;在市域范围内以加快16个中心镇建设为主导,通过一定规模资源的积聚,拉开城市建设格局,初步形成一个组合有序、优势互补、功能协调、持续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体系。
3. 区域协调发展
广州是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为了强化广州在珠三角区域中的中心地位,必须强调广州与珠三角其他城镇的协调发展,尤其是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广州与其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的重点是——产业发展的协调、城市空间的协调、基础设施的协调以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产业发展的协调。产业协调的核心是建立区域间产业的联系、衔接、分工、协作与区域整体的产业整合,以提升珠三角整体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各城市发挥优势、合理分工,体现广州中心城市的功能与角色。
城市空间的协调。未来珠江三角洲将建成北起广州,南达港、澳的市镇密集区域。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建设用地扩展的规划控制与管理,控制空间蔓延,实现空间扩展模式优化;重视城市之间(尤其是边界地区)的空间关系,促成区域整体城镇空间格局的优化。
基础设施协调。基础设施协调的重点是核心轴城市之间轨道交通建设,实现区域交通公交化,促进区域内交通;核心轴交通与都市圈地方交通的衔接;提倡绿色交通概念,提倡公共交通和TOD发展模式,广佛之间实现半个小时都市圈的空间概念;重视大型基础设施的区域联建,防止重复建设,实现区域共享。
生态环境整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生存资源的保护,包括耕地资源质量的衰退和数量的减少以及水质型缺水,重点保护珠江河网上游地区的区域性水源,在“共饮珠江水”的自然背景下与周边地区协调保护各重要水源地。其次是绿色开敞空间的建设与保护,重点是建设区域绿地,形成改善城市小气候的生态廊道,分割城市各个组团,形成网络城市,构筑区域生态环廊使山水相互融合贯通。最后是污染(重点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协同整治,包括与佛山、中山、东莞等周边地区的协同治理。
4. 城市发展战略
4.1. 南拓——节点带动型发展
亚运会场馆的建设、新客运站的建设、行政区域调整、汽车产业的发展将给南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空间。重点发展铁路新客运站周边地区、大学城、广州新城和南沙地区。
广州铁路新客站是广州铁路枢纽的重大建设项目,是服务珠三角、面向华南地区的区域交通平台,衔接珠三角轨道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广州市的城市门户。铁路新客站地区将建设成为与广州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和地位相适应、促进该地区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发挥广州市对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带动功能的城市门户地区。
大学城节点塑造成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市桥节点,含市桥、沙湾二镇以及石基镇中部快速干道以西部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培育其发展为广州市南部重要的生活服务中心、商品流通中心和番禺区的行政中心。
广州新城节点,与整个大珠三角均能形成便捷的联系,区位条件十分显著,是构建大珠三角居民共享体育盛会的亚运中心赛区的理想选址,也是广州城市南拓战略的重要节点。规划将以TOD模式启动广州新城启动区的开发,启动区将布置亚运村、体育馆及广州博物馆。亚运会后,规划将继续推进莲花山水道西侧的商务办公中心,使之成为推动广州新城开发的广州新城主中心。
南沙节点是广州南部地区三个沿江城市发展带之一,城市空间与产业南拓的核心,将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临港工业和资讯产业为重点,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优质社会化功能服务为依托,在南沙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最终成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开发区,适宜创业发展的产业与流通基地,适宜生活居住的充满创意与活力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4.2. 北优——集中生态型发展
北部是广州的主要水源涵养地,溶洞发育地区,同时也是平原与山区过渡地带的半丘陵、半山地市。未来发展应当充分重视区域生态自然环境,充分考虑联邦快递总部的迁移,弹性预留发展用地。
从生态发展角度应优化地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在保证贯彻“新白云国际机场周边地区控制性规划”的前提下,适当发展临港相关产业,建设客流中心、物流中心。以集中控制型的发展思路指导未来空间发展,全面推进休闲度假工程,努力打造一个区域性国际标准的休闲度假基地。
以白云区东部生态源为核心,沿华南路西北段与规划的珠三角外环之间的生态隔离带向东延伸至新塘、南岗东北部山林地区,构建广州中部的“江高——新塘绿色生态走廊”。形成郊野型的生态走廊,与南部都市型的生态走廊相互呼应,构成城市生态系统。同时完善北部山区休闲度假工程,以广州流溪温泉养生谷(从化良口温泉与从化温泉旅游区和天湖旅游区整合)、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与黄龙湖森林公园整合)、石门国际森林浴场、抽水蓄能电厂旅游区、芙蓉旅游度假区(与王子山森林公园整合)、花都九龙湖社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增城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包含高滩温泉、大封门森林公园)为重点,全面推进休闲度假工程。
推动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根据“合作设立亚太快件转运中心框架协议书”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将把亚太快件转运中心设立在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并将于2008年至2012年期间投入运营。因此新机场建设应当考虑长远发展,预留跑道(从三条跑道发展为五条跑道),发展物流中心、临港产业,打造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未来广州将建设成为“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
4.3. 东进——组团整合型发展
以广州珠江新城和天河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拓展,依托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将旧城中心区的传统产业向黄埔——新塘一线集中迁移,重整东翼产业组团,利用港口条件,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
广州东部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拥有良好的交通及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应大力推进东部产业带的发展,扩展产业带的辐射范围,沿新塘——增城——东莞连片渐进型扩展,同时完善东部地区生活与生产的配套建设,促进城市功能协调发展。
东部产业发展带是指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四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为核心,整合形成东部密集的产业发展带,增强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益,建设广州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同时要依托“东进”,强化该地区的服务和辐射功能,强化第三产业(如教育、商业、居住、健身娱乐和生态旅游等)的服务功能,形成东部产业服务中心,统筹考虑生产和生活、生态控制区与城市建设区的功能关系,使东部地区能满足工业生产、商业贸易、居住生活、娱乐旅游等多种功能的需要。核心建设广州开发区,逐步拓展增城南部新塘、永和、沙浦镇、仙村镇、宁西镇、中新镇、镇龙镇、黄埔区东部、南岗镇,发展为华南现代制造业与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创新基地,保税加工与现代物流中心,广州东部新城核心地区,为周边产业区提供现代化服务的区域副中心。
建设东部产业带服务中心体系,完善东部产业带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以2010年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中心赛区契机,联动配套东部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商业服务、体育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东部新城,促进居住与生产用地的协调统一。
4.4. 西联——区域联动型发展
西部直接毗邻广州市直接吸引区——佛山等城市,应加强广州同这些城市的联系与协调发展,加强广佛都市圈的建设,同时对西部旧城中心区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
随着新客运站场的选址钟村,高速公路的建设,未来应当拓展西联概念,西联将是广州市老城区与佛山城区联动发展的概念的推广,延伸到北部与南部的区域联动发展。根据联系关系强弱将其分为“北部城镇协调区-中部都会协调区-南部城镇协调区”三个部分进行统一规划,以土地利用的用地大类为基础,结合道路交通规划进行整合协调。
北部城镇重点协调区强化联系,包括佛山市大塘-芦苞-乐平、官窑-和顺、里水等城镇簇群、广州市花都片区西部和主城区北西部,各个功能组团应在充实完善的基础上,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增强相关产业联系、控制总体建设规模、共建区域设施和绿地。
中部都会重点协调区重点整合功能,融入广州新客运站场选址钟村的新概念,包括南海区黄歧-盐步-大沥-松岗、中心组团(禅城-桂城-平洲-罗村-乐从-陈村-北滘)、广州市主城区西部;在连绵发展的土地利用趋势下,应以轨道交通设施和高等级路网建设为带动,构建宏观视野下的用地模式,整合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加强区域绿地建设和水域保护。促进该地区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发挥广州市对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带动功能的城市门户地区。
南部城镇重点协调区以协调发展,主要是广州与南海、中山的协调发展为主,由专业镇集群和片区中心组成,产业高度发育,是从江门的摩托车制造、顺德的家电家具制造、南沙的钢铁汽车化工产业到东莞的IT制造业,南部城镇区是珠三角产业带的核心节点。
4.5. 城市空间布局
“十一五”期间,广州将初步形成“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
中心主城区。中心主城区是指由珠江三角洲二环高速公路(北二环,东二环,南二环),包络串联起的市区部分,加之位于佛山境内的西二环共同围合形成未来广佛都市圈核心地区。中心主城区包括旧城组团(荔湾、越秀、白云、海珠)、黄埔组团、天河新城组团(珠江新城)、市桥组团、大石组团、广州大学城组团、广州新城组团等。
主城区将发挥服务业、科教文化、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区域主中心的地位。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向南、东转移,适当向北发展,合理调整功能分区,疏解旧城区人口和交通,降低旧城区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交通负荷逐步建成一个布局科学合理、设施承受力强、建筑风格具有岭南特色、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中心主城区内建设的重点是大学城及其周边地区,铁路新客站周边地区,奥体新城,广州新城,金沙洲居住新城等地区。
南沙副城区。南沙副城区是指中心主城区以南,即珠江三角洲南二环以南地区。包括“大岗-榄核—东涌”组团、中心组团(黄阁、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横沥、珠江管理区大部分以及灵山镇部分)以及“万顷沙—龙穴岛”组团。
南沙副城区利用南沙地区优良的区位条件,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临港工业和资讯产业为重点,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以及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并以港口为依托的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使南沙成为充满创意与活力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区。
南沙副城区重点建设南沙港区、南沙国际汽车产业园、临港工业基地等地区。
花都副城区。花都副城区是指在主城区以北,即北二环以北等地区。
花都副城区,按照两心三翼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两心即花都中心城区、机场,三翼即狮岭、花东、炭步三个中心镇。将产业结构提升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集中布局城市建设用地,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水平和效率,将花都打造成为广东省现代制造业中心之一;广州市北部城市副中心和三大工业基地之一;广州市对外交通枢纽和空港国际性物流中心。
花都副城区重点建设白云国际机场二期、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花都汽车城等地区。
萝岗副城区。萝岗副城区是指在主城区以东,主要是东二环以东(含以西的广州科学城)地区,包括西区组团、东区组团、科学城组团、永和经济区组团、萝岗中心组团以及黄陂组团。
萝岗副城区将建设成现代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基地、创新和研发基地,并发展成为东部行政中心及为周边产业区提供现代服务和配套居住服务的城市副中心,强化东部产业带的整合和东部综合服务功能区的形成。
萝岗副城区重点建设广州科学城、萝岗中心区等地区。
“荔城组团”指以荔城为中心的城市组团,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都市农业和职业技术教育。
“街口组团”指以街口为中心的城市组团,利用其环境、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和职业教育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农业。
4.6. 功能分区优化
功能分区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集约配置和使用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对居住、工业、商业、仓库等用地进行分区布置,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央商务区(CBD)。积极借鉴国内外中央商务区(CBD)建设的经验,加快广州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的规划和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城市品牌,培育广州的竞争资源和竞争能力,形成集聚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发展总部经济打下坚实基础。广州城市中央商务区(CBD)以珠江新城为主,和“琶洲会展功能区”、“环市东路东风路”、“天河体育中心”三个分区共同构成。珠江新城将发展成为集团金融、贸易、商业、会展、文娱、外事、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重点建设珠江新城的西塔,突出了城市景观视觉焦点,成为集中体现广州国际性城市形象的“窗口”。“琶洲会展功能区”分区的用地功能以会展、博览、办公、商务酒店为主;“环市东路东风路”分区以写字楼、酒店和金融业等中心商务职能为主;“天河体育中心”分区以商务和高档商业功能为主。
商业区。充分发挥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通过整合各种商业资源,着力构建“四线三圈、两轴一带”现代都市大商业格局。
四线三圈:沿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快速轨道和快速干道交通放射线,实施“东推进、西延伸、南跳跃、北培育”的商业网点拓展战略。依托内、中、外三圈层构建的大商圈,按照“内精、中厚、外强”的发展要求,形成空间定位准确、圈层分工合理、地域特色鲜明的商业圈层结构。
两轴一带:在越秀山至海珠广场的老城区和天河火车东站至海心沙的新城区两条中轴线上,着力提升以北京路、上下九商业街为主干的核心商业区和以天河城、正佳广场为主要节点的核心商业区,打造现代商都标志性商业亮点;在珠江滨水带,着重突出休闲游憩特色、滨水景观特色、商旅互动特色和中西文化风情,通过两岸休闲风情商业街的建设,打造最亮丽的休闲服务带。
居住区。居住区布局原则是向新区发展,并在每个组团安排一定规模的居住用地,使之尽量就地平衡。新居住区的开发建设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各组团内逐步展开,在具体开发过程中,相对集中力量。旧城改建的重点是那些人口密度高、破旧建筑多、市政设施落后、居住条件差的地区;近中期主要是改造重点景观地段以及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
中心主城区重点开发新城市中轴线观光塔区段、金沙洲居住区、珠江新城市中心、广州大学城等居住区和居住小区。
南沙副城区布置若干支持临港产业、物流中心等功能的居住组团,分别位于黄阁镇南部、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横沥、珠江管理区。
花都副城区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及老城区以东和以北地区。
萝岗副城区统筹考虑生产和生活功能,加强居住用地配套,在南岗、新塘集中建设居住区和小区。
“十一五”,还将加快城镇解困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步伐,继续支持开发廉价房,做到租售相宜,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特困家庭和暂住人口的居住条件,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生活目标。
工业区。工业区的布局,重点在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
中心主城区的越秀区和荔湾区严格控制工业发展,不再增加工业用地;对有严重"三废"污染的工业企业,分期分批进行转、并和外迁;集约发展番禺区大石石北、钟村钟屏工业区、沙湾工业区以及集中发展服务于广州大学城的南村工业区、新造工业区应,建设成为广州大学城高新技术的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以及各所大学的实验场所。远景控制的广州新城则是广州未来城市发展的策略性产业发展区。
南沙副城区结合广州港南沙港区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区,北部主要发展黄阁临港工业园区,在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资讯科技园区;南部在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南端、蕉门水道西部万顷沙等地区发展大型临港工业。
花都副城区重点发展广清高速公路以西的新华工业区及花都汽车城。
萝岗副城区主要依托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科学城、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永和开发区、云埔工业区等形成广州东部产业带。
物流及仓储。物流用地依托广州国际机场和黄埔港区、新沙港区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南沙港区,规划、建设黄埔物流园区、南沙物流园区、航空港物流园区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在广州市老城市中心区和新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城市交通枢纽和货运场站结合地处,规划建设以仓储、运送、配送为主的白云、芳村、增城、番禺、花都等五大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将珠江三角洲、华南及全国的区域性物流运送、转运与广州市域性物流批发、配送有机地联接起来。
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目标,结合工业规划布局和港口、铁路贸易物资的流向,适当扩大仓储用地规模,合理安排仓储用地布局。配套港口发展的仓库区有:东江口东岸仓区;夏元仓区。一般性物资仓区有:大干围、石马、中和、长安、萝岗、新洲、东约、东沙、大石、穗丰、大沙、东坑等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