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这是古人对广州的描绘。今天,经过30年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广州已成为一个人口突破一千万、经济总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三的现代化城市。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广州力求保持“青山绿地”和“碧水蓝天”,并千方百计“惠民富民”,有着2222年历史的岭南古城正向着现代化宜居城市快步迈进。
产业发展服从宜居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一直是全省经济中心和重要的产业基地,近年来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1978年-2007年,广州生产总值由43.09亿元提高到7109.18亿元,增长4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经济总量自1989年起连续18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人均生产总值从907元增加到71808元,比1978年增长21.4倍(按常住人口计算)。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广州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走过了适度重型化阶段的广州,提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效益优先、生态优先的发展新路。按“三二一”的产业发展优先次序,广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目前,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广州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7年,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4152.54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了一半,达58.41%。2008年1至9月,第三产业增加值3446.41亿元,同比增13.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2%。
今年9月,广州市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提出以打造亚洲现代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区域“创意之都”和国家服务外包基地为目标,力争到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65%,到2020年,达到70%左右。
“近年来,以汽车、石化、造船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标志,广州市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迅猛发展,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说,广州将形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打造“广州服务”、“广州创造”、“广州制造”三大品牌。而重化工业的发展则要以适度为原则,新上项目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准入,产业发展要服从现代化宜居城市建设的要求。
惠民富民让群众找到幸福感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广州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1978年-2007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42元增加到22469元,增长5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50元增加到8613元,增长33倍。
同时,广州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以住宅、汽车为代表的消费迅速升温。2007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从1978年的3.8平方米、6.8平方米提高到19.9平方米、38.5平方米;1985年广州私人汽车保有量不足50辆,2007年达42万多辆,小轿车普及率在中国特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依照国际通行标准,广州市民总体生活已经率先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
然而,仅仅有这些“硬指标”还远远不够。广州从改善民生出发,着力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近年来,广州以“富民优先、民生为重”为政策导向,构建起民生保障长效机制,实施“惠民66条”及17条补充政策措施,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目前,广州已构建起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五险齐全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由企业在岗职工的最低工资、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退休人员的最低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五道保障线”,初步形成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据广州市副市长苏泽群介绍,“十一五”期间,广州保障型住房规划建设900万平方米、11.43万套,占全社会住房供应总量的17%。目前,广州已完成了全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调查工作,确定到2012年基本解决7717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目标。在2007年实现广州2005年登记在册“双特困”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共为8649户新增“双特困”家庭提供了廉租房。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广州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全市79%的社区建成区级以上文明社区。金钟奖、金狮奖、羊城国际粤剧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广州民俗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州市民带来了一场场艺术盛宴。
生态优先保持“青山绿水”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广州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把生态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指标,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构建城市生态安全体系。
199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对广州提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一大变”的目标。当时,广州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近年来,广州强力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新增绿地159.46平方公里。2007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14%,绿地率达到33.8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62平方米,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2.34%,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全年达到四类标准。
近年来,广州积极实施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关闭、停产、搬迁了147家工业企业。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7%,150家重点工业企业能耗下降10%左右。最近几年,广州空气质量一直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水平。
在多年的努力下,广州捧回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牌子。广州市市长张广宁说,现代化宜居城市不仅仅是城市环境优美适宜居住,还包括城市的规划是科学有序的,城市的环境是绿色友好的,城市的文化是令人有归属感的,城市的富庶是惠及所有百姓的,城乡是协调一体的。
如今,“生态广州”正在成为广州的一块招牌。今年是广州这座岭南古城建城2222周年,以2010年举办亚运会为契机,广州正以“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原则开展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向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宜居城市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