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舒小模在回忆中曾提到,当时《周总理你在哪里》和《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分别排在18和20位,于是音协领导提出将15首改为20首评选,或者将两首歌与《绒花》、《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替换。最后是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张香山全力支持,表示“就按群众的意见来”,15首广播歌曲才如实公布。
1982年第一期歌曲杂志封面,李谷一。(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2008年11月12日,作者》:田志凌 张昊,原题:《抒情歌曲,从此由禁忌走向流行》
1980年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歌曲》杂志主办的“听众最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揭晓。这次评选活动共收到了25万封群众来信,入选的都是当时传唱一时的抒情歌曲,俗称“15首”。包括《祝酒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再见吧,妈妈》、《泉水叮咚》、《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永远和你在一起》等。
“15首”堪称中国大陆最早的“流行歌曲排行榜”。与今天的流行歌曲相比,这些歌非常正统,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在当时,这个评选仍然引发了一些争议,被视为集中反映了不健康思潮,是不符合时代的“靡靡之音”。
通过投票表达音乐的民意
1980年2月16日,正是大年初一。“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心忧愁。望穿双眼盼亲人,花开花落几春秋”———在首都体育馆,一场名为“听众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音乐会在进行中。李谷一的一曲《妹妹找哥泪花流》感染得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接下来郑绪岚、李双江等歌手献唱《太阳岛上》、《再见吧,妈妈》……每首歌都引来潮水般的掌声。能坐一万二千人的首体挤得满满当当,观众拍红了巴掌。
“这是中国听众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投票来表达民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坐在中国音像协会办公室里,王炬回忆当年评选“15首”的盛况,笑着感慨道。作为评选的主要参与者,他目睹了中国音乐界的一步步开放。由中央广播电台和《歌曲》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这次“听众喜爱的15首歌曲”评选,是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1979年,27岁的王炬转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任编辑。经过“文革”十年艺术凋敝,台里十年没有进新人,他是最年轻的一个。王炬的第一项工作是负责中央台的听众点播节目“中国音乐信箱”。他每天要读几百封听众来信,统计点播最集中的几首歌曲,然后在每周一的点播时段播放这些歌曲,每次45分钟。
“这个节目非常受欢迎。当时有个听众工作部,每天负责收信、拆信,然后给我电话。我就下去拿,扛一袋上来,我的办公室永远都是塞满了听众来信。”久而久之,观众的喜好都集中于一批抒情歌曲上,这引起了王炬及当时文艺部副主任康普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