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技术创新在追求“顶天”的同时,还应更多地关注“立地”,也就是更多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一般来说,提到技术创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赶超世界水平,通常追求的是技术上的难度和完成某项任务的速度和精度等,以实现具有科学意义、工程意义或经济意义的目标。我们可以将这类技术创新定义为以“顶天”为目标的技术创新。无疑,这类技术创新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我们的技术创新在追求“顶天”的同时,还应更多地关注“立地”,也就是更多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这就要求技术创新的一切行为或活动都要为现实中的人考虑,并兼顾不同阶层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就是在技术创新中坚持以人为本。
现实中人们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状况是千差万别的,最明显的差别体现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产品的功能、性能、价格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而实现产品不同功能和性能所要消耗的能源和资源是不同的。社会生产也好,技术创新也好,如果能够实现产品综合性能、价格指标与消费者实际需求相匹配,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最佳的,否则就可能造成巨大浪费,并影响潜在市场的开发。以汽车为例。目前,我国仍有近2/3的农村户籍人口,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他们也期待享受现代代步工具和运输工具。但是,他们的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还比较大,而且农村的道路状况和交通设施一般比城市要差不少。针对这一消费群体,如果只是根据城市的消费要求来开发产品,那么,至少会造成两方面的遗憾:第一,产品的部分性能因消费水平的缘故得不到消费者赏识或意义不大,导致社会付出不必要的能源、资源、环境等代价;第二,与消费水平不匹配的产品性能要求消费者支付更多的费用,从而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以至阻碍他们享用这类产品。强调技术创新应更多地关注“立地”,在技术创新中坚持以人为本,正是要消除这样的遗憾。当然,涉及安全、节能、环保的强制性法规要求,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得到满足。
在技术创新中坚持以人为本,应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尽量降低人们应用一项技术或产品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所需要付出的个人代价和社会代价,其中个人代价包括购买费用、运用费用和维护费用等,社会代价包括能源、资源、环境代价等;二是考虑一项技术或产品在满足人们传统意义上的需求的同时能否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需求,如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就业需求。应当看到,虽然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在推进技术创新时,应当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技术和产品,不应也不必以超越阶段的技术和产品去满足人们的需求。归根到底,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技术创新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钟志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