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的一次演讲:
各位同行都是年轻建筑师,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做个交流。我今天的时间比较紧,我就选一些讲,主要重点谈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想法。大家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这个在上有巨大政治和历史意义的一个非常事件,对于这样一个事件我们一定要把住整个主题,就是寻求和平,体现了从战争错杀到和平的过程。介绍方案之前我首先有几点作为这个建筑的定位,一个建筑定位错了整个思路就会把握不准。我们建筑首先是建立一个主题,他是一个屠杀的悲愤的主题,但是这种主题不仅仅是表现一种悲痛,一种震撼,同时通过这样一个思索让人家感到思想有所升华,从而这个题目就是怎么寻求和平,怎么为了更美好的未来生活联系起来。
这种建筑是场所的,不像其他的。最重要是寻求一种震撼人心灵的场所,从人的思想升华最终走上美好的未来,是这样一个路径。由于这个建筑原来80年代的时候是习院士一个非常杰出的作品,这个建筑在原来基础上扩建,搭建。我也跟习先生说,这个主题就是万人坑,这个万人坑里面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文章,我不过他把这篇文章,把前面加一个序言,后面加一个比较好的结尾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文章。对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应该采取互相协调的共同促进的思念。
这是历史博物馆,所以要做出遗址万人坑的感觉。因为这个建筑很多人都参观过,我也介绍过很多次,这个地方原来是第一期,原来在100亩多一点。现在变成100亩乘100米地形,我们形成三大部分,一个是受难纪念馆,一个悼念部分,一个是和平观。我下面放一个很短的短片让大家先了解一下。
何镜堂:刚才是一段比较概括的介绍,下面我对这个介绍一下。这是入口的部分,你看到的是家伙人望的雕塑,这是一个母亲抱着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已经被屠杀了,他丈夫也死了,他愿望的心情。
这个完全是建筑语言和建筑个性配合非常恰当,在夜景看到的刀痕。这是讲到那个雕塑,这是入口前雕塑,进入里面有一个英雄的呐喊,把当时南京大屠杀事件里面一些情况,用铜铸出来的一个雕塑。
出口的地方是建筑语言的处理,这是原来的雕塑保留了,这是当时的场所,所以夜景是非常震撼的。这一部分由于是屠杀的情景,我们所有处理手段是用无生命的,没有绿化,呈现出一种震撼的图。
这是前年4月13日开幕那一天的情景,非常震撼人心灵。这主要是形成一个场所,使得人在里面活动看不到外面喧闹的气氛,假如外面很热闹,里面又是很悲哀,这样两个一冲突很难表达出来,这样参观的时候有一种往地下走的感觉,这是入口的地方,这是当时开幕的时候看到一些场景。那是天阴雨天,跟这种气氛是非常配合的。
这是室内,室内大堂做得很简单,主要是突出一个主题30万,里面有一个人闪出来,这表现我们同胞生命给屠杀了。这里是给屠杀人们的照片,这也是一种表现手法。这个地方照片也挺有特点的,结尾的时候每隔12秒钟有水声,表示每12秒钟一个生命失去了。
这是万人坑的地方,这是万人坑出来之后有一个过渡的祭场,就是献花圈和一些人来的时候在这个地方悼念。长是一个杯林,出来之前人的思想升华的过程还同反思,我们就搞了一个冥思厅,这之后出来就是和平广场,这个和平广场就有生命了,等于一种美好的前景,人类追求的向往。
建筑创作由于做一些处理,使得跟外面很嘈杂的声音隔开,所以我们有意隔离开来,因为外面的马路是很嘈的。
我还有一个作品刚刚完成的,就是,汶川大地震我们广东省援建一个钟,就是阿坝师专的钟头,就是地震4月28日定格在那个,我以这个做主题搞了一个纪念园,这个施工18天搞出来,材料都是地方的废旧材料,这个正好赶上一周年的活动,这个影响也很大。我们题目叫记忆·希望,主要是5.12汶川大地震纪念园的创作。大家知道我们任何一种悲哀的东西如果仅仅是一种悲哀的记忆那是还不够的,更重要的通过这种记忆,这种灾难的重现,让人家的思想进行思索,思索什么呢?有所升华,最终看到人类的美好未来,看到自己的希望,这就是我们纪念建筑的目的。所以我们既是记忆也是希望,我们用对比的手法。这个挺简单的,这个馆原来叫阿坝师专,这个钟定格在这个地方了,我们利用这块地方做成三个园,中心是钟楼的地方,就是地震的纪念园,这个钟楼广场。第二个有一个静思园,人们参观之后好好沉思,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人要和自然和谐,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走上美好的未来。最后是希望广场,这有一定绿的颜色,这个方向面对的地方,就是汶川重建的城镇。重建地震汶川。
这个设计最关键一点,把14:28分,历史定格这一块刻在避免上,我看到地面上是14:28分,这个作为整个参观的主线,就是人流的路线。其他所有材料形成的都是用当地的地震时候地震碎沙搞起来的。石头表示一种地震痕迹,痕迹之后用钢筋固定起来,表现出一种民族的凝聚力,一种爱心的体现,最后形成一个众志成城的像一个长城一样。现在这张图还没有完全盖好,这是已经盖好的地方,已经是5月7日,我陪着广东市委书记一起去参观,也得到了好评,好多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个事情。
这个乱石场就是地震当时碎石篇搞起来的,通过钢丝网处理代表一种精神。现在我们看过来希望广场,这个钟楼定格在2:28分,永远在这个地方,这是历史一刻,而且钟头有一点歪了,斜了,很像地震的样子。
整个情况还是地震时候的情景,你站在2:28分这样地面上,对着整个大地震的场面是很震撼人的。这个广场有意做成有标高变化的,这个绿化广场对着重建的城市,这个楼完全是一种遗址保留下来,这是后面地震的痕迹。这个符号也是2:28分的符号,跟地面是一样的。这是围墙的地方,整个标高地形做变化,通过墙体的建筑元素的处理,也用当地地震材料来做,所以这个很便宜,而且18天就搞出来了。后面大山全是裂痕,这是地震带来的滚石。
这几个松是原有的,我们只有一棵是移过来的,两棵是原有的。裂痕大山的纪念是一种场所,大的纪念,刚才我们人工做的围墙,这个围墙是用钢丝网捆起来的,形成一种非常有震撼感的现场。
谢谢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下面可以交流。
主持人丁建:我想面对南京、汶川,中国人的感情是复杂的,面对南京和汶川地震中国也是需要表达的。感谢何院士从定位主体场所,通过建筑告诉我们中国人不能忘却的记忆,告诉我们永远的纪念和希望,谢谢何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