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城乡建设》杂志——记录中
《城乡建设》杂志创办于1956年, ……
  ·金融支持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
·黄坤明: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工程投资1770亿元 重庆主城
·海南“双保工程”:保障性住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召开第
·第七届园博会在济南闭幕 仇
·2010木门潮流趋势:环保性助
·“高铁”规划将大大提速中国
·邢台市倾力打造国家光伏高新
·杭州市木门质量监督抽查合格
  推荐资讯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地
期刊分类: 季刊 创刊年份: 197 ……
  ·金融支持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
·黄坤明: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工程投资1770亿元 重庆主城
·海南“双保工程”:保障性住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召开第
·第七届园博会在济南闭幕 仇
·2010木门潮流趋势:环保性助
·“高铁”规划将大大提速中国
·邢台市倾力打造国家光伏高新
·杭州市木门质量监督抽查合格
·淄博被认定为山东优质功能玻
·福建厦门规定建筑节能玻璃使
·继续落实出口退税政策 2010
·收回审批权 工信部加大平板
·宁波五金行业产值超500亿 是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me@hotmail.com

  绿色建筑将成我国未来建筑主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时间:2009-11-24 

  


   


 

       记者采访了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盾安建筑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绿色建筑领域知名专家、绿色地产倡导者——史勇先生。下面是访谈全过程精彩实录:

 

  记者:史总您好。很荣幸能够在继05年第一次访谈之后再次聆听您对绿色建筑方面的权威见解。首先请您谈谈对目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持何种态度?

 

  史勇:从现状看似乎中国的绿色建筑业已成熟,但实际上,我国的绿色建筑还在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结合中国特点的绿色建筑概念在人们的争论中正逐渐清晰,依据绿色建筑理念进行的建筑实践,开始从示范性阶段步入实际操作阶段。随着政府推动力度的加强,以及这一概念为更多的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正进入一个加速期。随着国务院有关部委全面推进包括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节能配套法律规范政策的制定步伐也随之加紧。

 

  记者:相比两年前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您认为目前的绿色建筑更加注重那些层面的建设?

 

  史勇:我感觉整个行业现在越来越重视制度层面的建设,一些政策法规、激励制度、奖励措施频繁发布,主要表现有:第一,“节能”首次列入我们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规划上写上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这作为建设部的内容能够写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二,每两年由政府颁发绿色建筑创新奖,到现在已经颁发过三届了。第三,是加强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我们现在已经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现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办法与技术规范细则。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交流,比如现在国家很重视开展绿色建筑科学研究工作。新国家的拨款已经从几百万、几千万到上亿的经费搞这方面的研究。又比如我们每年召开绿色建筑研讨会,每年的3月26号到28号规模很大世界各国的专家都汇集到中国来。

 

  记者:那您认为绿色建筑还会继续朝哪些方向发展呢?

 

  史勇:绿色建筑依然会沿着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绿色、环保、舒适等绿色住宅的特点发展,依然会重视绿色建筑在提高人们居住舒适性方面的作用,国家政策、开发商举措、市场用户取向都会沿着节能减排、舒适环保的方向发展。政策会越来越完善、概念会越来越普及、绿色建筑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最终,绿色建筑行业会达到一种繁荣,真正绿色且节能的建筑会越来越多,这点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记者:国家现也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目的是鼓励绿色建筑行业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那么你认为在这些政策的对于绿色地产的开发商有什么影响?

 

  史勇:我认为,这类政策法规对于地产开发商是有一定积影响的,他们能鼓励、引导地产开发商重视工程质量,重视节能效果,真正去了解绿色建筑的“核心”概念并付诸于实践。但是,这些政策实际上目前对于开发商的影响却是比较小的。这些政策,比如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办法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细则,它们所确定的标准,我个人认为还是过低。政府出台这些政策,目的是引导鼓励开发商去按照这种标准更好的建造绿色建筑,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这些标准很容易达到,往往是优秀的开发商与相对较差的开发商都被这些标准划在了一个水平,也就是不能做到“奖罚分明”,这就打消了一些优秀开发商的积极性,助长了个别开发商的惰性!


  记者:能否请您谈谈绿色建筑现阶段面临哪些问题?开发商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哪些困难?

 

  史勇:一是全社会没有充分认识到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二是对节能与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三是缺乏可操作性。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节能、节地、节水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四是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五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具体来说,我们开发商主要感觉是政策不强,建筑节能材料成本过高,施工技术难度较高,市场推广难度较高等。

 

  记者:您觉得当前市场上的用户对于绿色建筑的接受度如何?是否能接受建筑物价格的提升?

 

  史勇:接受程度还应该说是比较低。一是老百姓对绿色建筑这一概念的认可程度仍然不够。老百姓在一些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中由于对其所带来的效果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在事前经常反对。但是一旦他们住进了真正的绿色建筑,他们就能切身感受到绿色建筑所带来的舒适性和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也就打心底支持绿色建筑的建设了,可见概念的普及在提高绿色建筑的市场接受度上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就是一些所谓的“绿色建筑”并不节能,也不环保,市场上还缺乏真正的绿色建筑,个别开发商一味追求利益,不顾工程质量与消费者权益,导致一些“绿色建筑”不但不绿色环保,甚至问题频发,导致老百姓对绿色建筑缺乏信心。至于绿色建筑价格的提升,如果老百姓的观念变了,绿色建筑的质量高了,用户不但不会因为多花几百元钱拒绝,还会欢迎绿色建筑!

 

  记者:绿色建筑技术或产品的应用是否一定会增加建筑成本?

 

  史勇: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由于其施工难度、材料成本的增加一般都会适当增加建筑的造价,但是这类增额是可以控制的,根据追求要达到的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还是在市场用户可接受程度之内的。

 

  记者:您目前有没有接触过具体的绿色建筑开发案例?市场接受度如何?

 

  史勇: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河北唐山的河北一号小区项目,这是一个典型的开发案例。总的来说,这还算一个很成功的绿色建筑,采用德国技术设计,建成之后节能效果也非常好,虽然由于施工时为了适应国情,大幅降低成本,小区在建成后不长时间,外墙体很多都脏污,对城市面貌没有带来理所应当的改善,但是由于它的节能效果和舒适度非常好,市场接受程度随之也非常之高,老百姓对其性能的评价很高。尤其是那些对气候温变变化敏感的老年人,都是发自心底的喜欢这样的建筑。这就是说,绿色建筑只要真正达到了节能环保舒适的要求,市场上用户的接受程度还是可以改变的。

 

  记者:那么像这样的绿色建筑项目的投资增额一般在怎样的范围? 这样做是否值得?

 

  史勇:记得当时河北一号小区每户的投资增加了5000元左右,所以当时在建设时还是很多老百姓是反对的,谈不上有市场接受度。但是建成之后,老百姓真正见识了绿色建筑的节能性、环保性、舒适性,就从心里开始接受了,所以项目完成后市场反应很好,老百姓也很满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样的绿色建筑用户满意,开发商销售起来也容易,还对我国绿色建筑是有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做了贡献,怎么会不值得呢?应该说是很值得,很有意义!

 

  记者:您如何看待现今越来越多的新地产开发项目引入国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LEED)这一现象?您觉得进行LEED评估对于项目的市场推广是否有好处?

 

  史勇:LEED标准自从其发布以来,以被美国48个州和国际上7个国家所采用,在部分州和国家已被列为当地的法定强制标准加以实行。LEED评估体系比较健全,分为白金、金、银、铜和认证级别,充分反映建筑的绿色水平。应该说,LEED是比较权威的绿色建筑认证,参加这样的评估动机是好的,但是我国很多项目盲目的参加LEED评估是不值得鼓励的。其一,我国国情和外国不一样,我们发展绿色建筑应该因地制宜。其二,LEED在我国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人为因素,一些项目甚至在没有基本资格的情况下也通过了LEED评估,这就导致优秀开发商不愿意去套这样的标准,这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当然,由于我国目前仍然缺乏绿色建筑健全的评估体系,再加上绿色建筑理念普及度不高,LEED评估对于项目的市场推广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记者:您目前国内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存在哪些不足或缺陷?您对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这类支持性的政策措施有何看法?

 

  史勇:正如刚才所说,这些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这个评估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一个就是这些标准过低,不利于真正的鼓励优秀开发商,绿色建筑在建筑中的比例过大,不能起到鼓励先进的作用;另一个,就是标准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着随意化的倾向。极个别评委不顾标准,感情色彩较浓,这不利于绿色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比如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办法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细则,它们所确定的标准还是过低。政府出台这些政策,目的是引导鼓励开发商去按照这种标准更好的建造绿色建筑,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这些标准很容易达到,往往是优秀的开发商与相对较差的开发商都被这些标准划在了一个水平,也就是不能做到“奖罚分明”,这就打消了一些优秀开发商的积极性,助长了个别开发商的惰性。

 

  记者:从地产开发的角度,您认为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在推动和实施层面,存在哪些问题?

 

  史勇: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制度的执行手段仍然过分依赖强制性推动,缺乏激励性政策的配合,制度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度有待提高,加之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造成了制度的现实执行、贯彻度低,没有很好发挥制度的引导性作用。在操作层面上,将这些法律所规定下的基本原则,结合建筑行业与不同地区特点形成的行政与地方法规、规章与标准体系尚待完善,特别是包含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内的可操作性强的各种标准、地方实施细则成为当前绿色建筑制度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记者:您对未来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有哪些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史勇:毋庸置疑,发展绿色建筑将愈加深入人心,而节能减排以后将会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绿色建筑因此也迎来了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我认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是与国际接轨,最终达到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荣发展。我们应注意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做法基础上,结合国情加强宣传,让社会各界对推行绿色建筑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充分认识;结合各地地域特征和经济现状,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制定颁布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规范,研究开发、应用推广绿色新技术、新材料和成熟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努力实践建筑生态化各项具体措施,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立项、设计、施工、运营各环节管理机制和技术政策法规;搭建国内外绿色建筑合作交流平台,最终通过研究、设计单位与政府、工业界密切合作,推动绿色建筑成为我国未来建筑主流。

 

   记者:通过访谈,我们能感受到史总的见解精辟、深刻且与时俱进,最后我们想请问您一般通过何种方式来了解绿色建筑相关信息?

 

  史勇: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随时都要重视了解各种有关绿色建筑的信息。我主要是通过浏览权威绿色建筑行业门户网站,参考学习相关官员、学者的演讲、论文,翻阅绿色建筑相关杂志,在这方面,还得感谢你们筑能网,为广大绿色建筑行业人士提供权威、及时的绿色建筑行业资讯,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交流、展示平台,我几乎每天必上,感觉收获颇丰,谢谢你们!

 

  史勇简介: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北京锋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清华大学EMBA特邀主讲教授;中国民盟成员。


  目前担任的社会职务有: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房地产资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可持续发展建筑丛书编委会委员等。

 

      198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设计院及房地产公司长期从事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设计及研究、实践、宣传科普工作,曾任锋尚房地产研发中心主任、南京锋尚执行总经理等,个人发表的文章有:《从锋尚看绿色奥运》、《混凝土采暖制冷技术》、《建筑的复合外保温隔热技术及实践》、《力求建筑低能耗》、《非典时期看锋尚》、《锋尚的精装修实践》、《让绿色建筑走向市场》、《按使用面积售房的理由与实践》、《走向告别空调暖气》、《锋尚对MOMA》、《住宅零能耗的技术路线》、《绿色建筑的思考》、《健康舒适催生节能住宅》、《南京锋尚――中国第一个“零能耗”住宅的探索》等等,并主笔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办公建筑技术评估手册》、参与了国家环保总局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共同编制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征求意见稿)》标准及《外遮阳标准图》的编制讨论工作。 


       史勇同志在北京第一个达到节能65%的住宅项目、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北京锋尚国际公寓”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参与了从市场定位、设计、研发、施工、精装修、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重技术、强调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与市场接轨。

 

       同时由于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成就曾获得2004年“北京市墙体革新与建筑节能先进个人”称号及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颁发的“2005年中国人居环境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多次作为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专家参加全国各地有关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的评审、验收工作;作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专家多次参加了有关住宅项目的评审工作;2006年初成为国家十一五重大科研课题组专家成员;是建设部行业标准《住宅整体厨房》及《住宅整体卫浴间》的主要编制人之一。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 【我要推荐给好友】 【加入收藏】 【返回上页
      上一篇:建筑声学资深专家访谈王季卿教授——讲述中国建筑声学的发展
    下一篇:仇保兴——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应该确定为“普通百姓式”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