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世界视角 > 文化中国 > 美联社:国家大剧院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推荐资讯
·商权区域独代如何月入百万之做好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看准趋势比勤
·商权支付正在“提速”  商权蓝
·马云:2019年两大行业,会成就一
·商权顶天立地:理论可靠、实践可
·【人物专访】沈拓:要把九九商权
·2018九九商权节暨商权支付上线一
·几内亚总统孔戴和总理福法纳分别
·美国人对中国好感度上升 对中国
·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完美答卷
·“十字路口”的中国楼市
·王家瑞会见波兰客人
·教育培训成投诉新热点 晒13岁孩
·温家宝会见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me@hotmail.com

美联社:国家大剧院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时间:2009-07-28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a.k.a. the E... (Andy Wong / AP)

美联社2009年5月24日文章:国家大剧院之未来 记者:亨利?桑德森(Henry Sanderson)

中国国家大剧院耗资超过四亿美元。尽管有人批评其未来主义的西式外观,但是,相对于近年在北京崛起的其他大型建筑来说,开幕已经十八个月的国家大剧院至少可以说是成功了一部分。

这个在水面之上,由玻璃和钛构成椭圆屋顶的表演中心在开始的13个月里主办了近1000场演出,而今年已经安排的更多达六百多场。中心负责人称,票房收入已足以收回七成的运营成本。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许多观众似乎对这座不寻常的建筑的兴趣超过了表演本身。艺术家和推广者说,长期的成功还要看对表演艺术的欣赏是否能在全国推广开来。

中国爱乐乐团首席指挥余隆称,大多数演出三百元左右的票价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很昂贵,随着对大剧院建筑的好奇逐渐减退,这也会成为维持上座率的挑战。

尽管如此,目前已有的成功还是让政府很满意。这也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变化的节奏,三十多年前,多数古典音乐还因为“资产阶级趣味”而遭禁。

目前,政府补贴了每年4亿元运营成本中的30%。和西方表演场所不同的是,中国国家大剧院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来自公司的赞助。华盛顿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的资金19%来自政府,42%来自门票收入,其余都是筹资所得。

在斯坦福大学教书的中国指挥家蔡金东称,“过去,艺术是用于政治教育的目的,但现在,则是从文化和国家主义的角度来教育人们。政府希望表明领导人对艺术的支持。”

大剧院的音乐总监,指挥家陈佐煌说,“在中国,有许多因素限制了国人欣赏古典音乐,但是我认为这正在改变,并且变化地很快。”

中心指定了三名资深的艺术家分别担任舞蹈,戏剧和音乐总监。音乐家称,这样的安排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使得国家大剧院可以吸引高水平的表演。

蔡金东称,“他们都非常专业,并在中国和海外都有丰富的经验。”

与大剧院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些新地标。耗资4.5亿美元的鸟巢主要功能成了旅游点。游客花五十元就可以进入参观,这里只进行过少量赛事活动。

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来访的表演团体中以芝加哥交响乐团和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最受欢迎。最近在歌剧厅上演的歌剧《托斯卡》也得到了满堂彩。

大剧院自己也排演西方古典作品,包括这个月将上演的,背景设置为当代北京的《波西米亚人》,以及受老年观众欢迎的京剧和红色歌剧等。

乐评人刘雪峰(音)称,“票房很好,因为大剧院提供了各种表演艺术类型可供选择,就像超市一样。”

但他也认为,大剧院建筑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观众是真正的表演艺术爱好者。也有公司买套票作为对员工的奖励。

专家说,尽管有数百万年轻人在学习古典音乐,但还需要做更多去培养潜在观众,包括年轻人群。

一位居住在北京的作曲家艾利?马绍尔(Eli Marshall)说,“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是(艺术)人才输出国。下一步应该是吸引这些人才回来,这很快就会发生。接着就要发掘更多让人们留下的专业机会,这就意味着培养观众。”

(编译:朱颖)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 法新社:上海打算成为“东方百老汇”
    下一篇: 澳大利亚人报:西方期待文学“中国制造”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