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你念得出音儿吗?可郑州陈砦花卉市场的大部分商户张口就来,这个字念(nie聂),濮阳有一个乜村,陈砦的许多鲜切花都是从那里运来的。
冬日的一个上午,记者来到这里。尽管外面“删繁就简”,里面却姹紫嫣红。在一个偌大的温室里,村民周合景正在忙碌地采摘着一支支鲜艳的非洲菊。作为该村种花最早的农民之一,周合景现已拥有4座温室,净种植面积3亩还多,年收入20余万元。目前,全村415户村民已拥有668座花卉温室,百合、康乃馨、剑兰、玫瑰、非洲菊等鲜切花种植面积达到1600亩,成为全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北京、吉林等地。
乜村只是濮阳市特色农业的一个小小的点缀。丰收时节,百里黄河大堤内外稻浪翻滚,一派江南胜景。这里的优质有机稻米不仅成为优质军粮,还成为朋友间的馈赠珍品;利用黄河水浇灌的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亩产都在千斤以上,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甚大,还质优价高;辣椒种植面积达30万亩的清丰县,以其全国最大种植面积和最优秀的品质被评为“中国辣椒第一县”,该县食用菌产量达2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白灵菇生产基地;七彩甜椒种植达80万株的华龙区,成为豫北最大的彩椒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俄罗斯。还有全市200万亩速生丰产林及风起云涌的林下种植、养殖业,使数以万计的农民就地变成了“森林工人”。南乐县10万亩苹果、5万亩红杏基地,濮阳县3万亩冬枣基地……它们都是濮阳特色农业家族中功勋卓著的“骄子”。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特色农业专业村已有520个,来自高效特色农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
连日来,记者奔走于田边地头、花间林下。从村民们堆满幸福的脸上,从干部群众的欢声笑语中,记者找到了濮阳发展特色农业的三大“法宝”———
政府铺路搭桥
濮阳市主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阮金泉告诉记者,作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2%的农业市,濮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市财政每年拿出支农资金3000多万元支持农业,直接用于特色农业示范、技术引进等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还专门拿出70万元对产业强村、结构调整先进乡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进行表彰奖励。市里先后成立了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发展林下经济领导小组、稻鸭共作领导小组等临时性领导机构7个,并在关键时期利用现场会、工作会等形式进行推动。现在,濮阳的特色农业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向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迈进。
华龙区岳村乡寨里村椒农高志勇告诉记者,村里每建一座大棚,区里补助1000元,区里还把自来水管安到每座大棚边上,为他们高薪聘请技术专家,免费为他们指导。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光有资金扶持还不够,关键时刻还得干部先上。清丰县阳邵乡干部自己试种蘑菇,第一年就成功了,村民争相仿效,县里及时鼓励,搭一个蘑菇棚县里奖1500元,挣钱还有奖,农民两头赚,蘑菇种植就越来越红火。清丰县仙庄乡从内黄县引进小尖椒、高新区乜村种植鲜切花都是村干部和共产党员先种,效益好了,村民们就自然跟上。
政府的信息、市场服务也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濮阳加大投入,先后建成7个县级、75个乡级和12家龙头企业信息网站,建立起上联中农网、下联乡镇村的多层农业信息平台,每年向农民提供市场、技术等信息1万多条。为了更直接地为农民提供市场服务,他们还投资3.2亿元,建成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94个,发展农民经纪人5.2万人,不仅带动了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还方便农民及时了解市场和技术信息。
"龙头"推波助澜
濮阳市西部有一处“红掌作坊”,占地30多亩的玻璃房内,施肥、浇水实行电脑全自动操作,工作人员只负责摘花、包装、查钱。这就是濮阳规模最大的花卉生产企业———世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它还是当地花卉产业的“鼻祖”,公司通过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市场指导,帮助附近50多个村发展鲜切花面积种植6000多亩。前面提到的乜村就是它的得意“门徒”。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不少这样的龙头企业。濮阳市家家宜米业公司参与邻近3个乡镇的水稻生产活动,组织和培育农民技术员150多人,包村指导农民生产,共与农民签订订单3万份,合同面积15万亩,全部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防病虫、统一收购等“五统一”。
清丰县恒立佳泰菌业有限公司从菌种的发售到蘑菇的销售都一统包揽,并承诺产品回收一律高出市场价。
清丰县县委书记阎西良说,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其兴衰成败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而且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所在。
为此,濮阳市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赴全国各地广揽四海"英雄",省内外龙头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87家,带动农户达40万户,已经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新格局,同时形成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产业带。清丰县、濮阳县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30万吨;台前县的雪鸟羽绒年加工能力达到2000吨,带动农户3000户;南乐县张果屯的"三粉"(粉丝、粉皮、粉条)加工,带动农户5000户;南乐县的福鑫肉业公司,每年可加工肉牛8万头,带动肉牛养殖户2.6万多户。
科技全程"护驾"
"老翟,你知道今年你来了多少趟了吗?"
"这,我可记不准。"
"我记得清,24趟!"
这是濮阳县渠村乡张李屯村稻农刘红恩与叁真米业公司技术员翟庆军的一段对话。老翟不信,刘红恩把翟庆军拉到屋内,只见门后墙壁上端端正正地写着几个"正"字。"5个'正'字差一横,正好24趟!"原来,翟庆军每来一趟,刘红恩就用粉笔在墙上划一道。
濮阳县县委书记张建国说,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必须紧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濮阳县作为全国百个产粮大县之一,承担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要想让农民增收,必须向科技要效益。近几年,我们大力发展稻改工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长。
记者秋天来到濮阳稻区采访时,见田野里不时穿过一群带红帽的队伍,开始以为是哪里组织来参观的。一位农妇告诉记者:"那是我们的技术员,有米业公司的,也有我们乡政府的。从我们育秧开始,一直到收割,他们都在田间转,谁家稻子该干啥?谁家田里有点啥?他们比我们还急。"
如此保姆式的跟踪服务在濮阳市比比皆是。清丰县仙庄乡农科站的科技人员吃住都在站里,以方便农民随叫随到。他们不收农民一分钱,不吃农民一顿饭,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庄稼郎中"。
濮阳市农业局局长毛海林说,特色农产品一般比较娇贵,农民的心理素质又相对脆弱,科技支持对发展特色农业尤为重要。濮阳特色农业的发展在让数万农民尝到了甜头的同时,更使他们的思想从传统农业的桎梏中逐步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色农业是黄土地上的又一次深刻的革命。从此,现代农业的主体离现代农业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