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诊断学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4年的课程建设,新一代湘雅人是如何继承和发扬百年老院严谨的教学传统,让这门临床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诊断学,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拥有时代特色的新路子。记者带着这一个个疑问走访了该课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内科主任周巧玲教授。
记者:周主任,诊断学作为湘雅医院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学科,经过4年课程建设,目前在国内拥有了哪些突出的特色?
周巧玲:诊断学包含了病史采集、实验诊断、疾病诊断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是湘雅开展比较久的一门课程,整体建设的时间也比较长。一直以来,王振华、孙明、陈清兰、张桂英、周巧玲、陈琼、杨天伦等老教授们都把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教研组老师们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教学病人库和病理体征库,开发了全真病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并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诊断学教学网站。
至今,该课程已连续多年被评为我省高校重点优秀课程,还在全国七年制教学评估临床技能和理论考试中获得了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那些在临床工作之余,无私奉献自己的精力和热情,为教学事业做出贡献的教研组专家们,他们继承了老一代湘雅人严谨的作风,以培养出整体素质好,动手能力强,“三基”过得硬的医学生为己任,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力求诊断学取得更好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记者:您说的教学方面的措施都有哪些呢?
周巧玲:我们一般会提前一周到10天的样子安排好课程任务,由教学主任、秘书、组长负责层层管理。所有教师集体备课,课件由各个专科负责教学的主任进行把关。第一次讲课的老师要预讲,其他老师都要旁听,另外还要统一手法。
记者:如果不小心出了错怎么办呢?
周巧玲:罚!而且是重罚!对于这个我们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教学有例会,由学生反馈老师的好坏,凡属违背了严谨教学的老师都会受到制度的惩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容不得半点马虎,从我们这儿走出去的学生,代表的就是湘雅的水平和地位,更重要的是,这些走出去的学生还将对他收治的病人负责,教学质量关系患者的生命。所以,我们将教学出现的事故等同于医疗事故,一旦发生,都按照医疗事故同等处罚和对待。
记者:除了严格要求教师以外,在学生技能训练这一块,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周巧玲: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门配备了相应的模型教室,另外也会通过大查房临时抽查学生。诊断学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我们常常会进行一些社区活动,象义诊、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都开展得较多。
另外,为了提高临床水平和思维,我们内科还常常开展疑难病例讨论,这在湘雅医院还是独有的,这使得学生的诊断学知识和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记者:这些方法和措施对诊断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吧?
周巧玲:效果非常好。雅礼协会两次来湘雅进行学术交流,在参观心内科、肾内科的教学查房后连声称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的学生出去也很受外面医院的欢迎,有些医院甚至非湘雅学生不要。
在我看来,教学和临床是相长的,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诊断学的教学水平上去了,培养出的医生诊治水平自然就高,治疗水平高了病人就更加相信你的技术,有助于树立起医院的社会地位,看病的人多了,学生们能看到更多的不同病例,丰富自己的学识,推动诊断学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势头强劲的学科自然也能吸引更多的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