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    社会沿革    政治前沿    经济观察    法制空间    哲学思辨    文化视角
特别关注    高层声音    新语新论    理论经典    研究机构    推荐学者    专家言论
特色总网 > 思想理论 > 经济观察 >
推荐资讯
·打造分销平台+上市产业集群 红
·商权支付“出口安全”:全民持股
·关于发布商权支付区域独家代理业
·攻城略地 跨界争霸 商权支付渠
·商品到商权的一小步, 带来了人
·商品商权,万年一跃,你我同心,
·尹蔚民:中国将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温家宝在天津考察纪实:把滨海新
·我国拟立法加强医疗器械管理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
·文化部十项举措反腐倡廉 查干部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更多]
[相关新闻]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
[未命名栏]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民生经济: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时间:2009-09-30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上了重要议程。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而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动力;不仅是一个有益的社会投入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的社会发展过程。因此,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种发展形态和模式,把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

民生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取向

所谓民生经济,就是把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通过理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民生经济,有利于实现发展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从价值取向看,民生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崇尚劳动、崇尚创造、崇尚平等、崇尚和谐的原则,体现了对劳动者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主体地位的尊重。民生经济要求在三个层面努力满足劳动者的需求:在物质层面,提高劳动者的收入、福利水平,提高其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精神层面,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升其精神状态、社会地位和满足感;在发展层面,为劳动者及其后代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通过这些途径,使劳动者充分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分享发展成果。

从基本内容看,民生经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不竭动力。在生产环节,民生经济主要表现为制定适应要素禀赋结构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全民创业,扩大社会就业;在分配环节,主要表现为完善财税体制,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在消费环节,主要表现为营造鼓励消费的良好环境,为中低收入社会成员扩大消费提供支持和保障。通过这些途径,最终实现生产、分配、消费各个环节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发展方向看,民生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强调消除体制障碍,促进劳动力、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定价;强调从要素禀赋条件出发,通过市场机制选择适宜的产业结构;强调政府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发展民生经济的意义和条件

发展民生经济,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载体。

发展民生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增加广大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收入,提高其创业、生产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增强发展动力,改善经济结构,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可以迫使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并以损害环境为代价获取利润的企业退出市场,并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资源投入型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型转变奠定重要基础。

发展民生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经济,鼓励社会成员特别是中低收入社会成员创业,将有力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蓬勃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同时,民生经济为劳动者生存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劳动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民生经济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只有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增加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才具备坚实的基础。只有把政府财力优先运用于公共支出,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网络以及全民共享的医疗卫生和教育体系,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改善消费预期,积极扩大消费,为扩大内需提供广泛而持久的动力。

发展民生经济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民生经济,要求各级政府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逐步脱离具体的微观经济活动,集中精力制定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大力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同时,随着民生经济的发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日益凸显,政府行为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必将进一步促使政府公开、透明、廉洁、高效施政,进一步促进政府转变管理方式。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凸显出发展民生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领导下,我国初步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一些地区、行业、企业还比较困难。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明显暴露。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对于理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更为合理有效顺畅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形成全民合力,最终真正化危为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基本具备发展民生经济的条件。首先,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为发展民生经济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和思想基础。其次,社会共识的逐步凝聚为发展民生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断加深,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社会利益格局、理顺各种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愿望日益强烈,发展民生经济的共识和积极性日渐提高。第三,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为发展民生经济提供了坚强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从国家财力看,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达6.13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达3.27万亿元。从社会财力看,截至2009年1月,全国存款总额达49.47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总额达23.69万亿元。综合来看,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发展民生经济的途径和措施

发展民生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应把发展民生经济作为一个优先目标,作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举措,并作为即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当前,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发展教育是基础。没有教育的发展和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就没有发展机会的平等。在发展民生经济中,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公平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确保9年制义务教育覆盖面和教育质量的同时,可以考虑将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扩大就业和创业是根本。没有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会失去源泉。应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加大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全民创业,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改革户籍制度,便利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大培训力度,为扩大就业创造条件。

解决“三农”问题是重点。发展民生经济的重点区域在农村,重点对象是以农民(包括农民工)为主的低收入人群。应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消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手,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研发应用。

增加居民收入是关键。没有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会流于空谈。应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逐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强化工会地位,提高劳动者集体谈判能力,确保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完善税制,强化税收征管,调节收入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是底线。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确保每一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是发展民生经济最基本的要求。应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使之逐步覆盖包括农民和农民工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并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袁纯清/陕西省省长) 在应对挑战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科学发展与改善民生统一起来
为什么说做城市就是做民生
千方百计保民生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 涨涨涨,房价言“拐点”为时尚早
    下一篇: 以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