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754万人口中有129万贫困人口,9个县市中有3个“国扶县”、4个“省扶县”,是典型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我们主动融入全国科学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科学跨越发展之路,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科学跨越——践行科学发展观战略思维的确立
邵阳经济发展曾长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产业开发、投资空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交通、电力、通讯、水利及文教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高速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已成为全国交通网络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国家中部崛起、扶贫开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省内湘西开发等优惠政策覆盖全市;3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锤炼,全市上下谋超越、干事业的氛围日益浓厚,邵阳人民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与此同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所背的包袱比别人轻,结构调整的压力比别人小,发展空间和潜力比别人大。这些有利因素,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的大好时机。
立足于这样的市情,我们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整体战略部署,提出了邵阳科学跨越新战略,即以新型工业化主导跨越,以新型城市化承接跨越,以农业产业化推进跨越,以加强基础设施支撑跨越,以加快基础产业带动跨越,以加强基础工作保障跨越。这种发展战略的确立,体现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大跨越、超常规和创新型发展态势,为我们落实中央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打造区域新优势——科学跨越的战略路径选择
实践告诉我们,欠发达地区走科学跨越之路,最佳的路径选择应该从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领域入手,全力突破影响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进而激活和带动全局。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加速产业生态化,推动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努力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
加速产业生态化。紧紧围绕“生态市”的定位,坚持举生态旗、打生态牌,重点抓好“一圈一带一园”建设。“一圈”,即打造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崀山申遗为契机,形成以崀山为中心的周末休闲游、民族风情游,主动融入以张家界、桂林为两极的湘桂大旅游圈;开发魏源故里、蔡锷故里和隆回花瑶的历史文化价值,精心培育生态和民族旅游文化品牌。“一带”,即打造沿江生态产业带。以优势产业及其配套产业为导向,以生态环境要求为标尺,实施区域环评,推动节能减排。近年来沿资江、邵水流域引进的12个投资过亿元的企业都达到了环境评价标准,否决和查处了160多个布局不合理、污染排放难以达标的项目,关闭了117家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特别是对污染严重的造纸行业,政府筹资1亿多元进行改造升级,企业由238家减少到70家,行业产能扩大一倍,排污量降低80%。“一园”,即打造东部生态工业园。强化工业生态理念,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的宝庆科技工业园,集中建设高品质的研发中心和中小企业孵化器,已引进优势企业16家。
加速人居生态化。邵阳是千年古城,山环水绕,具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比较优势。我们充分挖掘地方生态文明特色,坚持把城市建设融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使邵阳跻身“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百强”。通过规划调控,科学确定城市各分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城市由内向外“三二一”产业统筹协调的合理空间格局。积极运用生态工程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开展节能示范工程,全面推广新型建筑材料,通过景观生态规划组织生态网络系统,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加速经济、金融互动。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我市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订单下降、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等生存困难,融资更加艰难。为此,我们出台了《邵阳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力求多管齐下,全面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政府资金扶持模式,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注资1.1亿元,成立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建立政银企定期洽谈、项目对接、与银信机构重点联系等制度,促进银企资金、项目有效对接,实现银企互惠双赢;启动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率先在全省创建征信重点联系行、征信提醒、万人征信调查、征信学校教育等制度;对一些风险等级高的贷款进行全程监控,强化银行贷后风险管理。
三、坚持“暖心暖经济”——科学跨越战略方案的实施
为使经济尽快进入上升通道,我们坚持“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从解决“安居”、“乐业”等重点民生问题入手,扫除发展障碍,增强发展活力。
以帮助人们实现“住房梦”为切入点,推进民生改善与产业发展的互动。针对我市近年来沉淀了大量房地产资源,又存在大量超期安置户遗留问题,我们依据住房保障的政策框架,按廉租房、经济房和安置房进行分类改革。对于廉租房保障,坚持集中兴建与分散配建相结合,新建住房与收购住房相结合,实物配租与货币配租相结合;对于经济房保障,依据当年商品房均价、经济房建设成本和补贴面积予以综合测算、动态调整,解决了“经济适用房不经济”的弊端。尤其是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需要对棚户区、危旧房进行大面积改造,所涉及的住房大多属于中低收入群体。为了确保这些住户的利益,今年市政府筹措2亿元资金,下决心解决超期拆迁安置户的遗留问题。同时把安置房纳入住房保障改革,对于符合条件的安置对象,既可以享受保障房政策,又可以享受安置房政策。“住房梦”工程的稳步推进,有效地促进了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的良性互动。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25%。
以帮助人们实现“就业梦”为切入点,推进生存型民生向发展型民生的转变。对就业困难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技能,并实行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对特别困难群体,在社会治安管理、城市保洁、交通协管等方面开辟公益性岗位;对自谋职业和创业人员,扩大小额贷款额度和范围,放宽资产担保条件,并在创业场地、创业服务、税收和行政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对返乡农民工,广辟就业渠道,把农民工就业与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扩内需措施结合起来,尽最大努力使其重新就业;对大学毕业生,配合学校加强与用工单位的协调,力争最大限度容纳就业。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2万人。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8%,为历年最高。(周符波/中共邵阳市委常委、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