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宣传爱国主义的社会价值、基本特征与时代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爱国主义的社会价值
热爱祖国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祖国的深爱之情。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早期,随着定居的乡土生活的发展,自然地产生了一种热爱故乡和故乡人的感情,这种感情后来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逐步发展成为明确的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爱。它在各个国家的道德、政治、法律、文学方面都有反映,形成了作为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爱国主义。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列宁全集》第28卷第168-169页)
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人们为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着强烈的影响,使人们从小使用祖国的语言,掌握祖国的文化,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继承祖国的民族传统、风俗和习惯,使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自古以来,人们就是以此为价值尺度,来评价个人的行为的。爱国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公德规范,是从各个国家、各族人民所处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同时又给各个国家、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巨大的影响,成为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决定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因素。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中华文明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有着酷爱自由、追求进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这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性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是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无可比拟的社会价值。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裕,靠的还是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要靠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鲜明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准确把握其基本特征。
爱国主义具有民族性,即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最精辟的概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具体地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通过发愤图强积累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要通过艰苦奋斗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具有政治性,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840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爱国主义具有广泛性,即新时期爱国主义要求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各项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这是中国特色爱国主义的一大特征。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爱国与否是最大的政治分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我们一定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同台湾同胞一道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于那些曾经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台独”的人,我们也热诚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得愈广泛,愈有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作为一项关系党和社会主义兴衰存亡的长期战略方针,丝毫也不能动摇。
爱国主义具有开放性,即我们所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同时,在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挑战的情况下,又要始终注意把国家主权与安全放在第一位,自觉地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人民的利益。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称霸,既有悖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的意志。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理性对待涉及我国家利益的复杂敏感问题,理性表达爱国热情,为我国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它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既珍视传统,又博采众长,用文明的方式、和谐的方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们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这既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爱国主义精神向爱国主义实践的转化与发展,必须以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为基本出发点。概括地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最本质的时代要求。具体地讲,要努力实践爱国主义以下四个方面的时代内涵:
一是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自觉地永远跟党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就要坚定自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爱国主义。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新时期爱国主义最鲜明的时代内涵就是改革开放、富强祖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爱国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坚持改革开放就是真正坚持爱国主义。
四是增强信心、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境地。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巨大冲击,我们正面临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不期而遇,新的挑战与既有矛盾相互交织,加大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难度。对此,我国政府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战胜这场危机,还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迎难而上,就是要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增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全力做好各项工作。锐意改革,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共克时艰,就是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王伟/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