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国有企业挑大梁
——洪银兴教授谈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在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我国经济虽然受到很大影响,但广大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使我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危机使人们对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加认同。那么,如何从理论层面认识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透过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来看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的重要意义?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
在我国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曾存在质疑,有人提出发展市场经济就不能要国有企业。对此,洪银兴教授认为,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而不是放弃和取消公有制。发展市场经济同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要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已发生三个明显变化,呈现出新的面貌:一是数量明显减少,质量明显提高;二是产权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纯粹的国有独资企业显著减少,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吸收非国有资本基础上改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即使是国有独资企业,有相当部分也是由多个法人资本组成的股份制企业;三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增强了活力、提高了效率。过去人们一直为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而担忧,现在国有企业不仅扭转了全面亏损的局面,而且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2002年至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从8.53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6.1%;实现利润从3786亿元增长到16200亿元,年均增长33.7%。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上缴税金1.77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4.5%。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有经济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有人提出,现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国有企业的数量都大幅减少了,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这是否说明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削弱,而非公有制经济更有优越性呢?洪银兴教授指出,公有制为主体,不是指公有制企业在数量上占主体,而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为主导,也不是一个数量概念,而主要是指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国有经济战线适当收缩,但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大增强;国有企业的数量有所减少,但质量和效益大大提高。可以说,没有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调整,就没有国有经济优势的更好发挥;没有国有企业向优势行业和领域的集中,就没有国有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展现出蓬勃生机,多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平等竞争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所以,我们应该以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要看到它们彼此竞争的一面,又要看到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的活力;既要看到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又要看到发挥特色、各展所长正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要义。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考”,国有企业表现如何?洪银兴教授认为,我国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这有利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冲击;有利于保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力,增强国家平抑经济波动的能力。这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由国有企业经营,既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能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贯彻国家意志。而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及其对西方经济的沉重打击,正说明了全面私有化和极端自由化的巨大危害。面对这场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国有企业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比如,我国国有金融机构不仅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绩效,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显现出来后,积极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刺激计划,对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再如,许多国有企业注重发挥表率和导向作用,主动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抱团发展、共克时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不裁员、不减薪;等等。(于春晖)
美国金融危机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启示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与规则
金融结构失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战略转型应对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