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实质上是没能处理好穷人的住房由谁来解决和如何解决的问题。但不管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它首先是房地产问题,是实体经济问题。这样的实体经济问题却引发了严重的虚拟经济问题(金融危机)。反过来,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步步恶化,又引发更严重的实体经济危机,不仅房地产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等实体经济也陷入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问题。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是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本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应该是相互适应的。这种关系在根本上是由商品的二重性决定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二重性、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二重形态,使整体国民经济划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部分。这两类经济本应大体一致,彼此相互适应。这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一条客观规律。然而,由于商品的价值同使用价值的运行渠道、轨迹、方式、经营主体、监管机构等各不相同,就使得价值往往背离使用价值,进而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当政府的政策使这种背离和脱节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些恶果形成和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主观政策违背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适应的客观规律。
至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如何相互适应以及二者之间的具体比例关系以多少为宜,这是国内外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6∶1、5∶1、3∶1等各种观点都有,也有人认为无需加以具体界定。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后果看,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还是有意义的。在危机面前,尽管欧美各国的金融界异口同声地高呼“缺乏流动性”(即缺乏货币),因而欧美各国政府都采取各种方式向企业注入“流动性”,但是,那里长期形成的虚拟经济早已严重脱离或者说大大超越了实体经济。出路何在呢?一方面,应继续治理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消除泡沫;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方面,则要强化实体经济,寻找新的实体产业,以确定新一轮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马克思指出,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当前的问题在于,新的实体产业是什么?是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还是别的什么产业?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在历史上,钢铁业、汽车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等都曾作为带头产业,带动欧美经济一步一步走向繁荣,一次又一次闯过金融危机。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类似的实体产业出现。可以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软肋。历史经验证明,只有找准投资的产业方向,才能切实强化实体经济,达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适应规律的要求。否则,仅在虚拟经济中兜圈子,没有强大的实体产业带动,很难真正走出泥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杨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