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刺激政策是该延续还是退出,让整个世界都颇费思量。正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所说,世界经济已处于复苏的边缘,但其进程将是缓慢的,并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美联储为首的西方主要央行最终选择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利率维持在极低水平,这说明实施退出战略在目前还为时尚早。毕竟,经济危机现在仅仅只是走到衰退的尾声,未来经济将是一路向好还是二次触底尚不明朗。因此,对于当前来之不易的复苏嫩芽需要悉心呵护。
美国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令人鼓舞。7月份的新屋销售创下10个月新高,耐用品订单激增,这为经济温和复苏成形提供了新的证明。而即将公布的美国二季度GDP增速修正值预计将自-1%调至-1.4%,但仍远高于一季度的-6.4%,好于预期。
但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依旧低迷的个人消费则表明,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联储预期美国经济将在今年底开始增长,但失业率直到2011年仍将保持高企。如伯南克所说,即使美国经济在产出方面开始好转,但失业率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居高不下,因此感觉上不会像一个非常强劲的经济。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不少国家的经济在诸多层面上都呈现出冷暖并存的局面。因此在美联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年会上,各国央行行长都表示无意加息,也反对过早执行退出战略。
当前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二季度经济增速已经接近8%,7月份的经济数据也继续保持着回暖上升的态势,但是“投资强、消费平、出口弱”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这意味着,当前经济的企稳回升主要还是靠强劲的政府投资所引领,而真正支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无起色,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可以预见,全球主要经济体一日不走出衰退,中国的出口下滑局面就一日难以改变,国内需求仍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央行也不会贸然转变政策方向。因为一旦政策发生动摇,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可能会发生逆转。
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复苏,就必须继续实施有力的支撑措施,但宽松信贷环境引发的通货膨胀预期与资产价格上涨问题已经显现,央行显然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突然刹车,那么货币政策由事实上的“极度宽松”向“适度宽松”的回归在此时也就显得恰如其分。通过对货币政策操作重点、力度和节奏的调整,确保信贷资金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的过度积累;改变上半年信贷急剧扩张的态势,保持适度的信贷投放,以保证实体经济增长和民间投资复苏时的资金需要。
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护物价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7月双双为负的CPI和PPI显示中国经济仍处于通缩区域,这为宽松货币政策的继续创造了条件。而当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粮食和其他主要产品储备充足,也意味着近期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不过,美联储的态度表明其为了经济持续复苏将会容忍一定的通货膨胀,因此对输入型通胀需早作防范。至于资产价格的波动,只要尚未对宏观经济产生现实的通胀压力,央行对其应会只停留在“密切关注”的层面上。
毫无疑问,今后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是必然的,但扩张政策至少要延续到经济能够恢复其内生性增长为止。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转变可能就在外贸环境改善和民间投资恢复之时。(宋兆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