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协信息专委会ITS技术应用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史其信教授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出现问题,势必要影响世界经济。所以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无疑也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影响最大的就是出口,由于经济增速下降,需求下降,进而出口受阻,对主要靠出口的行业,比如纺织、服装、制革、制鞋、玩具等外向性中小企业影响很大。我国应对全球金融海啸,提出了“扩大内需”诸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措施。这就是“面对危险、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对策。
最近,国务院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中,提出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等项目放到了重要位置。为此铁道部“十一五”期间铁路投资追加7500亿,总额达到2万亿元。交通运输部计划未来3~5年内投资5万亿元,用来加快包括在建项目、已经规划的项目和追加投资的项目涉及公路、水路、港口和码头建设,加上航空干线、支线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带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我相信,加大投资和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不仅保证按期或提前完成规划任务,实现拉动内需的目的,而且对城市化、现代化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惠及社会和民众生活和便捷出行,为加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起到积极作用。
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智能交通带来什么影响?应该清醒地看到:这次金融海啸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因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工业化和城镇化并没有发生改变。我国的工业化仅仅是中期,发达国家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到了后工业化阶段。中国要完成工业化、到后工业化阶段,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这就意味着工业化将继续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城市化过程也在加快,1978年城镇人口是1.7亿,现在5.7亿,30年,净增了四亿城镇人口。预计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5-60%。可以说整个中国的大中小城市都在扩建,都在大兴土木。
中国工业化一直强调的是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城市化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城市化”,走新型城市化(集约型、环保型)道路。不管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都赋予了“信息化”下的现代社会背景。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无疑将会更大地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为此,国务院将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也列入了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大措施之一。
我相信智能交通技术和应用将会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刚刚十一年,目前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交通的发展已进入了“基本需求期”,大、中城市正在大力投资建设ITS的基础设施。一些特大城市已经从“基本需求期”进入了“功能需求期”,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建成了发挥重要功能的智能交通系统。今后几年有200多大中型城市将陆续建立具有调度指挥及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的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同时,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城市地铁的建设将带动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随着大众出行的需求,将来智能交通的提供各类出行信息服务的增值服务业也将占有相当市场。正像有的专家分析的那样,“2000年3、4月份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出现的下行标志着以IT、信息技术崛起为起点的经济长周期上升阶段趋缓,而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出现延缓了长周期下滑的趋势”,这次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影响确实很大,但是对我国可能是一次发展的机遇,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智能交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