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讯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更多]
·灌南海事航道航运港务联合举办
·李长春考察黑龙江时指出加快高
·厦门有了无障碍出租车 填补了
·中国南航成为中国首家客运量进
·天津津滨高速年底具通车条件
·莫桑比克与坦桑尼亚建大桥 终
·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成
·横峰大队强化管理再掀客运交通
·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韩金锋荣获
  热点资讯
空气动力自行车: 空气动力自行车:
据10月18日《山西晚报
[更多]
·空气动力自行车:不加汽油不充电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
·《汽车技术》——国家中文核心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
·中国铁路“绿皮车”进入准终结时
·南京康尼公司是轨道交通行业“第
·南昌市规划:计划实施“立交桥环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_me@hotmail.com

  专访孙建平——回眸六十年辉煌成就 展望交通港航新发展
 
时间:2009-12-25 

  【主持人】

  孙局长,上海交通60年来可谓旧貌换新颜。天翻地覆的社会制度变革,激发了交通运输生产力的大解放,波澜壮阔的改革使上海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质的飞跃,为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为长三角的繁荣和长江流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建平】

  是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打捞阻航沉船,抢修设施和运输工具,恢复生产,为稳定社会生活、巩固人民政权作出了贡献。之后,通过社会主义对私改造,建立了国营运输体系,运输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间,交通干部职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在交通运输业的曲折徘徊中有所发展。公路运输业淘汰了大批人力货车,建立起专业汽车运输场;港口在三年大建港中新建、扩建一批泊位,提高了装卸机械化程度,航运企业开始大量添置新船、淘汰旧船,集装箱运输等新型方式萌现,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交通港航行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主持人】

  孙局长,据我所知,上海的地面公交实施了以“体制、机制、票制”为突破口的全面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公共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不断推出优惠政策措施,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得到社会欢迎。

  【孙建平】

  是的,上海公交的发展,始终紧跟着城市发展的脚步。1949年上海刚解放时,全市只有934辆汽车和电车,44条公交线路,线路长度仅有352公里。经过建国初到1957年的恢复性发展,打通了南北公交干线,新辟了51、52、53等市通郊公交线路,开通了第一条将市中心与曹杨新村连通的工人新村线路。1958年上海市公交公司成立,全市公交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上海公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到1965年底,全市公交车数量已增至2282辆,是1949年的2.5倍,线路118条,是1949年的2.7倍,并在全市逐步形成了市区、主要工人新村同工业区、车站、码头间的通宵公共交通线网,不仅为大批“三班倒”职工提供了上下班的方便,而且还填补了工人新村和新发展工业区线网的空白。新辟了41条郊区公交线路,开始形成由市区向郊县和卫星城镇辐射的公交线路网络。

  【孙建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公交发展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推出了“大篷车”、“巨龙车”等大容量公交车,并采取了区间、大站、调头、高峰以及超长线路等多种运营方式,公交线路除正常班次外,高峰车,母婴车、中小学生专车和定班车,都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发挥了作用,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与此同时,上海公交工人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1951年造出了全国第一辆无轨电车,1957年制造了全国第一辆国产公共汽车,改变了公交车辆依赖进口状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上海公交自主生产制造了120多种型号、成系列的公共汽车、电车,研发制造了可控硅电车、大型柴油车、空调车、新能源等新车型。今天,包括沪产申沃高等级公交车在内的公共汽电车已成为行驶在申城街头的靓丽风景线。截止2008年底,上海共有公共汽电车线路1058条,营运车辆约16573辆,其中空调车约1.35万辆,空调车比例达82%;日均客运量728万人次左右,占全市客运总量的54%。

  【主持人】

  出租汽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是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补充。上海的出租汽车行业率先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模式成为业内公认典范,请您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孙建平】

  在上世纪80年代,按照市领导的指示,行业管理部门大力整顿出租汽车市场,出台了《上海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规定》,成立了上海市公共客运管理处,对客运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大力提高出租汽车管理水平。

  【孙建平】

  1988年12月,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应运而生,第一批200辆营运车辆全部是红色桑塔纳,一时在上海城市道路上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并把“扬手即停,上车问路,电脑计费,合理公道,电话预约,约时不误,车辆整洁,礼貌待客”32个字作为大众品牌和服务的立身之本,成为上海出租汽车行业学习的典范,极大地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孙建平】

  进入90年代,出租汽车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联营集资等多种资金筹措渠道,大规模新增和更新营运车辆,新建先进的业务调度中心,形成了大众、强生、锦江、巴士、海博和蓝色联盟、法兰红7大出租汽车品牌。2000年上海出租汽车行业开展争创市文明行业以来,出租汽车行业始终坚持和完善“多收费退一奖二罚十”、“有奖监督”、“电话叫车、随叫随到”、“隔日预订一车不回”、“误点赔偿”等特色服务,被中外宾客誉为“流动的文明窗口、闪亮的城市名片”,先后连续四届荣获上海市文明行业称号。目前,全市共有4.8万辆出租汽车,10万名从业人员,同时还有5个调度中心,一天调度量达4万个车次。全行业平均每天服务300万人次、160万车次,占全市共公交通客运总量约21%。

  【主持人】

  从20世纪90年代初地铁1号线部分路段试运行发展至今,上海轨道交通进入了高速建设发展期。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孙建平】

  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开始现代轨道交通建设,将上海公共交通引入了全新发展期。1993年地铁1号线部分路段试运行,拉开了上海轨道交通高速建设发展的帷幕,随后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5号线、4号线相继投入运营,2002年底,世界第一条磁悬浮轨道线在上海浦东开始试运行。截止目前,上海已有轨道交通1、2、3、4、5、6、8、9号线及磁悬浮线投入营运,不到20年的时间,上海轨道交通已有9条营运线路,长度达279公里,车站总数增至173座,日均客运量达350万人次以上。同时,我们还配套了无障碍等人性化设施,不断挖潜增效,攻克“一票换乘”技术难题,基本形成了轨道交通网络,创造了当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奇迹。

  【主持人】

  孙局长,说到上海的交通发展,就不能不提上海的省际客运。

  【孙建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省市间人员往来大幅度增加,上海大量新辟跨省市客运班车线路,并延伸到苏北、浙东、浙中、浙西、浙南、皖北、皖中以及山东、福建、江西、河南等省。1982年建立的上海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和上海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所属的长途客运公司,迅速成为经营跨省市公路客运的两大企业。

  【孙建平】

  发展至今,上海现有省际道路客运经营企业142家,在册营运客运9701辆,其中省际客运班线车2401辆,全部安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省际包车7300辆,40%安装有卫星定位系统。目前,上海共有客运站36家,其中一级站4个,二级站7个,三级站10个,四级站5个,中、高级车辆比例占车辆总数的90.3%,行业从业人员11000人。经营的省际客运班线1556条,外省到沪班线1806条。2008年,省际客运旅客发送量2934万人次,承担全市对外旅客发送量的26.9%。

  【主持人】

  孙局长,目前上海陆上交易中心是国内一流的货物功能性市场平台。那么在解放初期,上海的道路运输业是怎样的呢?

  【孙建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公路运输业完成了社会主义对私改造,组建国营运输企业。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奠定了以国营运输企业为主导的经营体制。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全面更新运输工具,建立专业运输企业。1965年同1957年相比,专业运输企业完成的货运量增长了两培。

  【孙建平】

  80年代以来,运输业务不断扩大,运输市场逐步开放,社会运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开放竞争的运输格局;发展了大件运输、集装箱运输、化工运输、特种运输、搬场运输等大型化、特色化、专业化的货物运输;建立了以上海为中心,联接10省1市的公路客运网络;拓展了货运代理、联运服务、打包托运、货物配载、堆存理货、停车服务、汽车维修、检测等多种运输服务。

  【孙建平】

  1996年,上海公路运输体制实行重大改革,组建上海交运(集团),全面开拓运输业务,实施结构调整,开创了公路运输的新局面。上海公路运输优化运力结构,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仅占企业总数4.3%和运力总量54.8%的专业运输企业承担63%的社会运量。货运车结构加快向特种货、专用化、专业化发展, 形成了集装箱、冷藏、危运、商品车发送、搬场运输、货运出租、零担货运、汽车租赁等多功能、多方式经营的货运体系,公路国际集装箱运输覆盖面南达广东、深圳,西南达广西北海,西北达甘肃兰州,东北达哈尔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和公路客运车辆全部安装了GPS。公路高速客运的快速发展让旅客出行更加舒适、安全、快捷。2008年,上海公路货运量完成4.03亿吨,承担全市货物运输总量的47.8%;旅客发送量2934万人次,承担全市对外旅客发送量的26.9%。其中,高中等级客车占89.9%。

  【主持人】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上海港历史的新篇章,港口航运生产迅速恢复。

  【孙建平】

  20世纪60年代前期,上海无论是码头泊位数量、装卸能力、远洋运输和沿海运输、还是港口航道施工、港口机械制造、外轮理货和船舶检验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均居全国前列。

  【孙建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大潮将上海港口与航运业推上了快速发展的浪尖,水路运输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迅速发展和十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1995年1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将上海的港口航运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加快了新港区建设,加快了航运要素集聚,集装箱业务突飞猛进。

  【孙建平】

  1949年,上海港万吨级泊位只有6个,装卸作业区主要局限在浦西南码头至提篮桥、浦东周家渡至高桥一带。1973年起,上海港职工响应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掀起了以建设外贸件杂货码头和对煤炭泊位进行机械化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高潮,开始兴建军工路码头和共青码头。八九十年代掀起了以建设集装箱码头和老港区改造、外移为重点的高潮,先后新建了朱家门、关港、宝山、罗泾一期、外高桥一期等新港区以及宝钢等大型货主码头。与次同时,老港区改造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港口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日趋合理,装备更加先进。进入新世纪后,上海港先后完成了外高桥二期、三期、四期和五期的集装箱码头新建工程,完成了洋山深水港区一期、二期和三期集装箱码头新建工程,以及罗泾二期散杂货码头新建工程。

  【孙建平】

  其中,洋山深水港区已形成规模化经营,罗泾港区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散杂货码头。2008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82亿吨,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0%,是世界第一大货运港。集装箱业务从无到有,从1978年开始起步,至1997年集装箱吞吐量进入世界前20位,2008年达到2800.6万标准箱,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22%,是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目前,上海港已吸引国内外60余家船公司加盟国际班轮航班营运,平均每月开出的国际国内航班密度已达2258班,其中国际航班1098班。上海港通达世界12大航区,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往来。全年引领船舶超过6万艘次。作为现代化超级大港,上海港的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

  【孙建平】

  60年来,上海港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在生产结构上实现了从以煤炭为主向以集装箱为主的转变,在生产布局上实现了从以黄浦江内老港区为主向以长江口和洋山新港区为主的转变。上海港跳出黄浦江,跳出长江口,以更广阔的视野远眺海洋,拥抱世界。

  【主持人】

  孙局长,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制于国际环境,上海的远洋运输基本停顿,好像早期只有中波轮船公司一家在运营。

  【孙建平】

  是的。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成立,并在上海成立分公司。改革开放后,上海相继处理了一批远洋运输企业,特别是1997年,中海集团在上海成立,成为上海最大的远洋运输企业。同时,一批国际著名班轮公司在上海开设了分公司或办事处。

  【孙建平】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紧跟国际远洋运输发展趋势,对船队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由过去单纯增加船舶吨位,逐步向船队结构的完善合理发展,增添集装箱船、多用途船,减少普通散杂货船,将运力提升与调整航线和运行组织工作同步启动、同步发展,实行定船、定线、定班期运行,开辟了基于中国本土的全球运输网络。进入21世纪后,中远集运将目光瞄准航运业中的“高端服务”——快速交货服务(H.D.S.)——定时开航、定时到港、定时交货。实现船到港2小时以后即可提货,将海运服务提升到准空运水平,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如三菱商事、AIT、TRADIA、NOHHI、日通运输等大型企业。随着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同时加大市场营销的深耕力度,中远集运逐渐成为菲利普、埃克森美孚、杜邦、ABB等大型跨国企业的全球核心承运人,多次获得盛赞。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克服了种种困难,打造了一支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名列世界前茅的集装箱班轮船队,培养了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远洋人才队伍,为国家远洋运输事业和国家经贸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持人】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沿海运输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请您介绍一下好吗?

  【孙建平】

  改革开放后,上海打破了以往沿海运输企业只从事沿海运输的局限,开始跻身与国际航运市场,实行沿海运输与远洋运输并举。至1990年,上海海运局的外贸运输量已超过700万吨。与此同时,沿海客货运输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至1987年,上海沿海客运干线由80年代前的4条扩大至8条,年客运量近380万人次。上海与浙江间先后恢复与开辟多条沪浙间客班航线,并从80年代末起投放小型高速客轮,兴起海上短程快速客运。“七五”期间,上海沿海运输以能源物资运输为重点,上海海运局完成的3亿多吨货运量中,煤炭、石油两项即达2. 5亿多吨,占总运量的80%以上。

  【孙建平】

  改革开放三十年,上海沿海运输中的集装箱运输发展令人瞩目。1984年,开展东北经上海等地的铁、水、公路联运,上海港成为江海、海海、铁海、公海联运的国内集装箱枢纽。2008年,上海内贸沿海航线集装箱运量达193万TEU。

  【主持人】

  上海的内河运输担负着华东地区及长江沿线省份的物资交流和上海港的集疏运任务。请您谈谈上海内河运输是如何繁荣和发展起来的。

  【孙建平】

  改革开放初期,内河运输主要是为宝钢建设工程和金山石化二期工程运输做贡献;延伸航线,扩大服务,进江出海拓展运输业务,创办“运销联营”服务项目,改善干支直达运输服务。1984至1990年,每年通过内河集疏运的上海港物资达60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客运也日趋繁盛。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客运不断发展,1978年为470.5万人次,1985年已增长为610.4万人次。对江轮渡客运量也增长迅速,1978年为20683万人次,1985年已增长为33878万人次。内河的水上旅游客运也逐步恢复。1979年5月恢复浦江游览,并充分发挥上海内河通江、近海、连湖的特点开发了淀山湖水上旅游等项目,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孙建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1990年上海内河运输已有各类经营性运输企业和个体联户2932家(户),全社会运输船舶12564艘,643976吨,246188千瓦,12925客位,在占全国2%的内河航道上,用约占全国总数10%的船舶,完成了占全国22%的内河货运量,航道货运密度高达3.11 万公里,是全国密度的10倍;对江渡运量每天100多万人次,渡运量为世界第一。上海内河运输已成为上海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建平】

  2008年,上海内河运输货运量为0.21亿吨,内河货运周转量48亿吨/公里,三岛客运量1493万人次,内河运输船舶1156艘,上海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为7362.1万吨。浦江游览船舶数从1979年的2艘1000余客位已发展到2008年的36艘9480客位,2008年浦江旅游人次达239万人次。

  【主持人】

  孙局长,60年的发展奠定了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新模式,未来上海交通运输业将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孙建平】

  海、陆、空全面发展,内外交通齐头并进,建设、运营、管理不断创新。相继建设、完善和优化以特大型海港、空港为枢纽的对外运输体系、以轨道交通为主骨架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持续推进以停车系统为重点的静态交通体系,以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为节点的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建设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系统。

  【孙建平】

  面向新时期新形势,上海交通运输行业将加快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运营环境;继续大力推进世界一流的城市交通建设,努力形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人文和谐、生态环保,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海空枢纽、公铁均衡和多种方式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在促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上海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地发展。
 

  打印此文】 【关闭页面】 【推荐此类文章】 【返回上页
  上一篇:专访办公室主任钟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下一篇:四川省交通厅党组书记厅长高烽——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