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李司长,首先请您与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历程。
【李刚】
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道路运输工作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道路运输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道路运输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道路运输行业在新中国发展史上谱写了华美篇章。
【李刚】
回顾60年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李刚】
第一个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我国道路运输艰难创业。
【李刚】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60年前道路运输的很多领域都是一片空白。当时国家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重建国民经济体系,道路运输发展自然也以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巩固国防为重点。道路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受到重视,得到优先发展。为迅速发展运输,交通部在1949年召开的首届全国航务公路会议上要求,各大行政区、各省1950年内尽可能建立运输公司。1950年4月5日,交通部成立了国营汽车运输总公司,各大行政区、各省也组建了规模大小不等的直属运输公司。由于随后我国选择了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有限的交通建设投资集中投向铁路,公路水路交通投资比重下降,结果在大跃进后道路运输很快就出现了全面紧张的状况。1958年4月,交通部提出依靠地方党委、依靠群众、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的交通运输建设方针(即“地、群、普”方针),民间运输得以大力发展,推动了运输能力的显著提高。
【李刚】
十年动乱,国民经济走到崩溃边缘,道路运输发展也受到严重破坏和影响。这一时期,政府以计划手段来组织运输生产,营业性运输全部由交通系统所属运输企业承担,由于原来的基础薄弱,国营运输企业运力少、车况差,集体运输企业以非机动车辆为主,组织水平和运输效率低下,道路运输一直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群众乘车难、货物运输难的问题普遍存在。
【李刚】
第二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邓小平南巡谈话,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空前活跃。
【李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国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着力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相关产业全面增长,长期受到抑制的交通运输需求得到释放,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运输能力不足的矛盾立即显现,交通运输全面紧张。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运力的增长仍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运量大、车辆少的矛盾更加突出,“运货难、出行难”成为那个时代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交通运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李刚】
为解决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的矛盾,1979年8月,交通部召开全国汽车运输座谈会,根据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研究加强运输市场管理和改革汽车运输管理体制等问题。1983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号文件)这一纲领性文件中指出,为了搞活流通,农民个人和联户可以购买拖拉机和汽车,从事生产和运输。1983年3月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交通部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政策,积极探索发展交通运输的新办法,明确提出“有路大家行车”,开放运输市场,提倡多家经营,鼓励市场竞争,以尽快把交通运输搞活、搞通、搞上去。各地迅速掀起了个人和联户购买拖拉机、汽车从事运输的热潮,在大大缓解了道路运输紧张状况的同时,还使从事运输的个人获得了很好的收入。为进一步发挥公路运输的作用、缓解铁路运输紧张局面,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逐步将铁路短途物资改由汽车承运的通知》。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针对交通管理体制政企不分的问题,1984年,交通部提出以“转、分、放”和“实现两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思路,促进交通部门从生产业务型向行政管理型转变,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放权给企业,使企业有更多的活力,成为按经济规律运行的经济实体。对公路运输体制、交通企业经营机制等进行了全面改革。1985年,交通部又提出了“三个一起干、三个一起上”,即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人以及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正确的决策催生了运输生产力的大解放,我国道路运输业突破所有制束缚,全社会掀起了大办交通的热潮,集体、个体和中外合资运输业户纷纷涌入交通行业,道路运输开始走进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对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道路运输市场也成为经济领域最开放的市场之一。
【李刚】
在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几项工作对运管队伍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为适应改革开放初期对社会车辆进入运输市场从事运输进行管理工作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83年国家经委、交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公路运输管理的通知》;二是1985年交通部组织开展了公路运输行业调研,摸清了行业底数,制定了《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公路运输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规定》等一批重要行政规章,开创了行业管理的新纪元;三是从1989年至1992年的道路、水路运输市场三年治理整顿工作,对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提升运输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刚】
第三个阶段:从邓小平南巡谈话到十六大召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李刚】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我国各行各业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道路运输行业实行了推进市场建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等重大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和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交通运输市场。1992年,交通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交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交通运输改革开放力度。1995年,交通部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的若干意见》,通过健全运输法规,鼓励经营者自主经营、平等竞争,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
【李刚】
1998年,交通行业抓住国家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高等级公路建设,高速公路和普通高等级公路数量猛增,路网通达深度和技术等级显著改善,我国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更加迅速,汽车更新换代步伐明显加快,保有量平均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2001年6月,交通部发布《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加快解决道路运输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行为,调整道路运输业结构,引导行业协调发展。新世纪之初,交通部门原有的很多运输企业经过改制、重组,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一大批运输个体户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运输企业。
【李刚】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1世纪中叶实现新“三步走”战略,交通部提出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第一阶段,到21世纪初,从“瓶颈”制约、全面紧张走向“两个明显(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有明显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有明显改善)”;第二阶段,到2020年,交通运输从“两个明显”到基本适应,即在总体上交通运输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阶段,到21世纪中叶即建国100周年时,交通运输从基本适应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水平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到了21世纪初,道路运输“两个明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如期实现。
【李刚】
第四个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道路运输积极探索科学发展。
【李刚】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道路运输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部党组明确提出要做好“三个服务”,即: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道路运输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统筹各方面关系,全面实施“路运并举”的工作方针,促进了道路运输业的全面发展。
【李刚】
经过十几年的不间断工作,2004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第406号令)。条例出台后,交通部相继颁布实施《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道路运输行业法规体系逐步健全。2007年11月,交通部印发《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34条促进道路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调整结构、加快发展,依法治运、规范市场,依靠科技、安全高效”的道路运输工作方针,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满足需求为目标,道路运输业发展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李刚】
党的十七大确定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交通运输部,将原建设部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划入我部。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批准印发了《交通运输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批准组建道路运输司。根据“三定”规定,道路运输司负责对道路运输行业实行统一管理,并明确了道路运输司指导公共汽车、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运营、出租汽车、汽车租赁等方面的职责,以及物流市场有关管理工作等方面的职责。道路运输司的设立,标志着我国道路运输进入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新阶段,掀开了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新的一页。
【主持人】
请您谈谈道路运输业60年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李刚】
60年的改革与发展,道路运输生产力得到全面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极大增强,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尤为生动和具体。
【李刚】
一是道路运输生产力迅速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新国中成立之初,我国道路运输极为落后,人背畜驮是主要的运输方式,马车和人力车在很多地方是仅有的交通工具,全国的汽车少之又少。统计显示,1949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只有5万辆,完成的客运量只有0.1亿人次,货运量仅1亿吨。
【李刚】
截至2008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比建国前增长1290多倍。其中营运汽车达到930.6万辆;道路客货运场站发展到16.57万个,道路运输经营业户达565.9万,客运线路15.6万条。全国农村客运班车发展到33.1万辆,客运线路达到7.8万条,全国乡镇客车通达率达98%,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87%,长期以来存在的群众乘车难、货物运输难问题,在绝大部分地区得到较好解决。
【李刚】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建国之初,全国仅有个别城市有数量极少的公交工具。截至2008年底,全国公共电汽车发展到30多万辆,公共电汽车线路总长度达14多万公里,200多个城市开设了公交专用道,里程达3000多公里。北京、杭州、济南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通了快速公交线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重庆、南京等市开通了30条轨道交通线路,通车总里程达700多公里。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促进和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李刚】
出租汽车从无到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性化出行需求不断增长,促进了出租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出租汽车总数已达110多万辆,从业人员达200多万人,年客运量达120亿人次。全国所有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都有出租汽车运营。出租汽车客运在完善城市功能、方便群众出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刚】
2008年,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完成公路客运量268.2亿人次,占综合运输体系的92%;完成货运量191.7亿吨,占综合运输体系的73%。完成客运量、货运量分别比建国前增长2680多倍和190多倍,全行业从业人员达2400万人。道路运输业彻底改变了长期落后的局面,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服务范围最广、承担运量最大、运输组织最灵活、运输产品最多样、就业人员最多的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李刚】
二是客货运力结构不断改善,运输行业服务门类协调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营运客车发展到169.64万辆、2560.36万客位,其中高级和中级客车占40%以上;营运货车发展到760.97万辆、3686.2万吨位。道路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运力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标准化程度高、承载量大、安全性能好、能耗低的营运汽车所占比例逐年提高,道路运输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李刚】
以高等级公路为依托的跨省市长途客货运输蓬勃发展,经济运距明显提高,运输线路不断增加、延长,运输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国运距超过400公里的营运客车达到3.6万辆,运距超过800公里的营运客车达1.8万辆。道路运输服务业同步协调发展,道路运输企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新经营理念和较高管理水平的规模化企业。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企业大量进入我国道路运输领域,给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李刚】
客货运输的大发展,有力推动了其他子行业如汽车维修、驾驶员培训以及道路运输服务业的大发展;其他子行业的大发展又为客货运输的更好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我国道路运输领域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合理分工、配套运行、良性互动的内部体系。截至2008年底,全国汽车维修业户达到35.96万,全年完成汽车修理和维修救援2.1亿辆(台)次。全国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发展到8200多个,年培训量达1123.69万人,基本满足了社会需求。
【李刚】
三是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迅速增强,行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道路运输在应对春运和“黄金周”客流高峰、抢运煤电油粮、抗震救灾以及北京奥运等重要时段和重点物资的运输中,充分发挥了通达度高、覆盖面广以及机动灵活、组织多样等比较优势,在应急运输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一个月的时间内,道路运输投入应急运力4.2万辆,运输救灾物资68.5万吨,抢运救灾人员和灾区群众61.5万人,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北京奥运会期间,道路运输系统圆满完成了各项运输保障任务,与全国人民共同分享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与荣耀。
【李刚】
结合道路运输行业特点,加强“三关一监督”,道路运输业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发生率、事故伤亡和经济损失等指标逐年下降,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做好道路运输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在全行业开展节能降耗活动,降低了车辆单位运输能耗。积极推进道路运输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技术,推行道路运输信息化,大大推进了道路运输的现代化发展水平,道路运输行业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公众安全便捷出行的主力军,我国道路运输业正以崭新的面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主持人】
60年道路运输业发展取得的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其中,一定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继承和发扬。
【李刚】
是的。我国道路运输事业60年改革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大力发展道路运输生产力。道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和先导性产业。实践证明,必须牢牢把握道路运输行业面临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把加快发展道路运输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道路运输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是道路运输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我们最可宝贵的经验。只有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发展机遇,抓住发展不放松,坚持道路运输的优先发展、努力加快发展、适度超前发展,才能使道路运输业更好地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需要,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李刚】
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地、群、普”方针、“有路大家行车”理念和“三个一起干、三个一起上”政策的提出,都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结果。实践证明,道路运输工作只有解放思想,认准形势,才能敏锐把握发展时机,形成有利于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使道路运输业发展充满活力。在道路运输成为高度市场化行业的情况下,必须准确掌握道路运输市场规律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道路运输发展保持不竭的动力。
【李刚】
三是必须坚持形成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合力。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人民群众多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加快道路运输发展的联动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对道路运输业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种经济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道路运输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极大提高。实践证明,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央与地方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通过创新发展政策,凝聚各方力量,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推进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才能克服各种矛盾和困难,不断取得新成绩,把道路运输改革与发展的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李刚】
四是必须坚持推进道路运输业安全发展。道路运输开放式经营、车辆高速行驶、运行频繁、载客量大的特点,决定了道路运输业是高风险行业。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实践证明,道路运输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毫不放松地加强安全监管,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实现道路运输业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李刚】
五是必须坚持加强道路运输法制建设。法制是道路运输管理的基础。《道路运输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实施,为道路运输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实践证明,要尽快解决道路运输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完善的法规体系。实现道路运输业的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坚持发展与法制建设同步,立法与执法并重,执法与执法监督并举,尽快解决一些领域无法可依的局面,推动道路运输业发展和管理更好地步入法制化轨道。
【李刚】
六是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是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实践证明,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技术装备、管理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必须坚持推进创新。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把创新和人才作为开创道路运输工作新局面的内在要求,从道路运输的实际出发,以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道路运输的广阔实践为舞台,为道路运输业发展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要着力提高队伍素质,切实加强具有行业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加强交通行业文化建设,大力培育行业精神,为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李刚】
新中国60年的道路运输发展,在共和国大厦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铸就了光荣与辉煌,实现由计划经济转入放开搞活,由弱小步入强盛,由整体落后到全面繁荣。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部党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几代道路运输人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道路运输业60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和振奋,折射出的精神值得敬仰和传承,总结出的经验更需要坚持和发扬。这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主持人】
道路运输司的成立标志着道路运输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您觉得这一阶段道路运输业发展如何破题?
【李刚】
这次大部门体制改革,交通运输部设立道路运输司,对城乡道路运输行业实行统一管理,既为统筹城乡道路运输协调发展创造了体制基础,也为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道路运输改革、发展、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我国道路运输拥有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也是综合运输体系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行业,道路运输的行业构成、经营方式、服务水平、组织化程度等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化程度高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衔接不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需要不断提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来定位和审视道路运输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在力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的科学发展。
【主持人】
李司长,您刚谈到了综合运输体系与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问题。面临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应当树立怎样的新理念?
【李刚】
在努力探索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和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和坚持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新理念。
【李刚】
一是用综合运输体系的理念,来重新确定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战略。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结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发展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就是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实现交通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这符合世界交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必由之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道路运输作为一种特定的运输方式,既需要发挥其通达度高、覆盖面广以及机动灵活、组织多样、产品齐全等比较优势,还需要承担连接其他运输方式、促进良性互动发展的重要功能,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某种运输方式内部有机衔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做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我们要科学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发展变化,正确把握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道路运输业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政策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引导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结构优化,推进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物理和逻辑上的一体化,提高道路运输的运行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
【李刚】
二是用城乡一体化的理念,来搞好客运网络布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既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关键是要搞好客运网络布局。要加强城市和农村客运的衔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消除分割,建设统一协调的区域和城乡道路运输网络,使道路运输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以推进城乡公交客运与班线客运有序运行、协同发展为目标,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公交和班线客运服务,加快形成“以城促乡、城乡协调、班线与公交界面清晰”的城乡客运发展新格局,逐步建立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客运网络,让城乡居民共享安全、经济、便捷、高效的客运服务。
【李刚】
三是用公共基本出行服务的理念,来维护城市公交的公益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公交出行需求迅速增长,行业规模越来越大,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正处于关键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下,面临着“双瓶颈”(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制约和“双滞后”(供给总量和服务质量)的问题,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关乎亿万群众的基本出行,关系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涉及重大的民生和社会问题。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要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差价补偿、服务民生”的基本原则,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维护城市公交的公益性特征和属性。要加快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法规体系。城市公交是政府应当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之一,要从公共财政、征地用地、规划建设、路权使用、科技支撑以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和政府投入。要加快理顺管理体制,推动形成“政令畅通、运转协调、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建立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多部门协调机制。要加快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安全运营和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整体推进城市公交发展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环保、文明规范的城市交通基本出行服务。
【李刚】
四是用公交化的理念,来改造农村客运。发展农村客运是道路运输工作服务“三农”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支撑,是一项基本公益事业。近年来,农村客运发展迅速,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出行和农民工流动。但是,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数量不足、投入不够、严重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解决;经营主体过度分散、抵御风险能力差的情况依然突出;经营者负担重、效益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还比较普遍;农村客运车辆车型单一、车况老旧、运输安全隐患多的局面还未有效解决。农村客运作为城乡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改革和发展农村客运,要遵循公交化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统一政策、统一站点、统一管理、统一票价、统一税费”的原则,统筹规划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公交客运网络,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加快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整合优势资源,不断改善运力结构和服务水平,加快公交客车向农村延伸线路、增加停靠站点,稳步推进对农村客运线路的公交化改造,促进城乡公交客运统一、协调发展。
【李刚】
五是用现代物流的理念,来改造传统道路货运业。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既是物流的重要环节和依托载体,也是物流系统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功能之一。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54542亿元,其中运输费用占52.6%,而道路运输费用又占运输费用的60%以上。因此,运输的合理化是物流组织的重要内容,是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道路货物运输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既为货运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也对运输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为契机,用现代物流的理念来改造传统道路货运业,完善道路货运发展政策体系,提高道路货运的组织化、网络化程度,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要积极培育一批在物流供应链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货运企业,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货运服务。要加快提升道路货运管理信息化水平,积极发展现代道路运输方式,并鼓励道路货运业向仓储、装卸、信息咨询等服务环节延伸,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
【李刚】
六是用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的理念,来引导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运输服务的直接提供者。道路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运输组织的优化,服务效率的提升,有赖于市场主体竞争力的提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调节,有效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积极鼓励道路运输企业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加快消除区域封锁和市场壁垒,大力推广汽车维修、汽车租赁企业和驾驶员培训机构连锁经营,积极培育一批信誉高、服务佳、规模大、有竞争实力的道路客货运输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要积极引导道路运输市场主体从粗放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转变,培育的龙头性大企业生产效率要高,能够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模式,能够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进而促进道路运输业的不断壮大,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主持人】
您针对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提出的六个新理念,立意新颖,我想一定会产生共鸣、引发热议。那么,围绕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服务于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将会有哪些举措?
【李刚】
现代道路运输业是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施大部门体制改革,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围绕部党组确定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局,认真贯彻落实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加紧完善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
【李刚】
一是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和区域客运一体化。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快速客运和农村客运,加强政策衔接,积极争取把城乡客运的支持政策纳入公共财政支出,加大政府投入,体现城乡客运的公益性。
【李刚】
二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化道路运输方式,加强车辆管理和维修服务,实现运输方式的集约化、专业化和网络化。
【李刚】
三是促进道路运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引进、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运营模式,推进道路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从业资格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深入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稳定发展。
【李刚】
四是积极服务现代物流业发展。消除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障碍,建立物流业相应法律规范,发挥道路运输业比较优势,推进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建立快速高效、无缝衔接的运输网络,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货运服务。
【李刚】
五是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发展。明确定位,细化措施,解决矛盾,规范管理,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的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李刚】
六是推进运输枢纽和场站建设。运输枢纽和场站是运输的重要节点,相对公路设施明显落后。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运输枢纽和场站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优化网络结构与布局,完善运营服务标准与规范。
【李刚】
七是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完善行业信用体系,发展行业文化,培育行业精神,树立行业典型,凝聚行业力量,实现道路运输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李刚】
八是加强基础研究。针对行业发展、改革、管理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进行调研,加强科学研究,做好立法、完善规章制度、调整发展思路等基础工作,完善行业发展政策,为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
【主持人】
李司长,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已经实施,您认为基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职责和新要求?
【李刚】
人是决定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的第一位因素。随着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地方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的实施,基层运管机构规费征收职能已经取消,基层运管队伍的管理理念和工作重心需要及时调整。发展道路运输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各级运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运管队伍建设方面,需要结合改革,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李刚】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应以此次大部门体制改革为契机,遵循有利于统筹城乡道路运输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道路运输业比较优势、有利于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三个有利于”的思路,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协调,科学调整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能、名称、性质和级别,为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基础和机制保障。
【李刚】
二是转移工作重心。面对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基层运管机构的工作重心应着力实现“三个转移”,即从重许可向许可准入与动态管控并举转移,从重处罚向处罚教育与政策引导并举转移,从重监管向市场监管与服务公众并举转移。要将基层运管力量向客货集散地和运输源头延伸,向培育市场环境和提供公众服务延伸,不断强化运管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部党组明确,加大治超工作源头治理力度,到2010年基本建立源头治理的管控体系,这一重任历史性地摆在运管部门面前。我们运管队伍要敢挑重担,有所作为。
【李刚】
三是改善队伍结构。应结合职能调整、管理需求以及经费保障等情况,合理确定队伍规模。广大运管干部职工为道路运输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各级运管部门在推进机构改革过程中要怀着深厚的感情,积极争取、紧紧依靠当地政府支持,做好人员安置工作,确保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行业稳定。同时,要按照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逐步改善运管队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李刚】
四是提高整体素质。要集中3个月的时间,通过在全行业开展道路运输业发展大调研活动,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转变作风,促进工作。要通过在司内部开展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大讨论活动,让全司干部知识得到补充,理念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要通过开展运管局长大培训活动,积极促进运管局长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道路系统领导干部素质,更好地凝聚行业力量,体现行业风貌。要严把队伍进口关,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运管形象,不辱历史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