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是2003年成立的,这些年来,北京交通拥堵等问题一直都是大家所关注的,先请刘主任简要介绍一下交通委成立这6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和财富。
【刘小明】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筹备和举办的各项交通保障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残奥会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持,为今后交通发展积累了丰硕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一是交通设施承载能力显著提高,路网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一般公路通车里程大幅度提高,2008年城市道路和公路管养里程是2003年的1.54倍,建成4个综合客运枢纽和一批换乘中心,实现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换乘;二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成效显著,按照“两定四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公交公益性定位,实施了公交地铁低票价政策,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调整优化地面公交线网,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86公里使总里程达到200公里,2008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6.8%,比2003年提高8.6个百分点;三是新农村交通建设效果明显,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区区通高速”、行政村“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公交”;
【刘小明】
四是奥运交通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奥运期间,实施了赛事交通服务、社会交通服务及交通保障工作方案,实行了机动车单双号上路行驶和黄标车停驶、外地进京货车绕行北京周边道路等交通管理措施以及错时上下班等配套政策,实现了“安全、准点、可靠、便利”的奥运交通总目标,确保了赛事交通和社会交通的和谐运转;五是市区交通拥堵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分阶段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方案,采取了1372项疏堵措施,在2008年比2003年净增138万辆机动车达到350.4万辆和出行量增加25.6%的情况下,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没有恶化,局部路段和区域有所缓解;六是交通文明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开展“公共交通周”、“无车日”、“排队日”、“让座日”、“开车礼让斑马线”等一系列活动,交通参与者交通文明程度和现代交通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主持人】
刘主任,北京市好像刚刚颁布实施了《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年至2015年)》,是不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文件呢?
【刘小明】
7月3日,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年至2015年)》,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大行动、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行动计划》是政府对社会和市民的庄严承诺,也是统筹交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并对市民交通行为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行动计划的实施将对今后北京交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主持人】
能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行动计划吗?
【刘小明】
《行动计划》明确了“三个理念”、“六大行动”、“二十五项工程”,提出了继续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交通设施承载能力和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构建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为特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刘小明】
建设“人文交通”,就是强调要突出体现“以人为本”,交通发展以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公平、和谐的交通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建立与现代交通相适应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交通文明建设,提高现代交通意识,为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刘小明】
建设“科技交通”,强调要突出体现“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首都人才和科技优势,加快构建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建设,全面提升交通系统科技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管理方式,实现内涵发展、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服务延伸。
【刘小明】
建设“绿色交通”,强调要突出体现“节能减排”,引导交通参与者转变出行方式和消费观念,不断提高绿色出行比重;鼓励生产和使用低能耗低排放汽车;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刘小明】
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是实现首都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其中,人文交通是根本和核心,科技交通是手段和途径,绿色交通是条件和要求。
【主持人】
那具体涉及那些方面呢?
【刘小明】
《行动计划》重点提出了构建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为特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的“六大行动”、“二十五项工程”,概括起来,就是要在六个方面着力推进首都交通发展的重点工作:
【刘小明】
一是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公交城市”是以社会化公共运输方式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路网交通负荷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并支持和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出行系统。“公交城市”建设不仅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还包含了建设便捷的换乘系统、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建设无障碍出行系统、实现传统道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等内容。近年来,北京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跻身每日公交千万人次客运量的城市行列,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6.8%,比2003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
【刘小明】
但是,与国内外具有成功经验的大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公共交通使用强度偏低,每人每日使用次数仅为东京的68%,香港的56%,伦敦的78%,新加坡的79%;公共交通出行效率仍然偏低,通勤公交出行平均消耗约69分钟,与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大城市相比多出20-30分钟;另外,机动车占用步行自行车道、无障碍设施不足、道路货运“多”、“散”、“小”等,也是建设“公交城市”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为此,《行动计划》提出了要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系统建设,打造北京“公交城市”,重点实施轨道交通网络化服务工程、地面公交网络化服务工程等六项工程。
【刘小明】
二是着力推进路网承载能力提高。尽管近年来我市交通设施承载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道路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势头。目前市区道路面积率仅为12%,远低于发达国家城市25-30%左右的水平,而且北京市机动车特别是私人小汽车的年均行驶里程高达2万公里左右,客观上也加大了路网负荷。为此,《行动计划》除明确了要完成规划的路网建设任务外,将改善路网结构,挖掘路网内在潜力作为系统扩容的重点,在继续进行规模扩充的同时,注重路网不同等级、不同功能道路类型的级配结构改善,从而提高整体路网的承载能力,提出了继续加快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建设、加快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等四项重点工程。
【刘小明】
三是着力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市智能交通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道路交通管理和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化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整体上还存在信息共享性差、系统关联性弱、不同领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迫切需要以整合交通信息资源为核心和突破点,以各领域协调发展、协同工作为重点,通过实施交通信息采集资源整合工程、智能化交通运行管理决策支持工程等四项重点工程,加快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整体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
【刘小明】
四是着力推进交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通过建设城市交通仿真与工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产业等一批交通重点科研基地,实施交通技术创新工程、交通节能减排工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工程和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产业化工程,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难题,加快科研成果在交通领域的产业化,打造一批自主创新的关联品牌产业。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养护中,积极倡导应用创新和技术进步;在交通基础设施设计中推广全寿命周期、人性化等理念,鼓励采用可实现低造价、高性能和节能环保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使用规模,推广应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推动具有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B型车的规模生产和使用,抓好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应用,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推进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手段,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刘小明】
五是着力推进交通精细化管理。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载体,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注重管理的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交通系统安全、有序、顺畅运行水平。通过实施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标识系统规范化、静态交通规范化、交通秩序综合治理、交通安全保障等五项重点工程,采取科学设置区域交通单行线系统,研究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的高承载率车道(合乘车车道)和放射线的潮汐车道设置,优化调整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出入口,渠化改造道路交叉路口等措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完善和提升交通标识系统功能,优化复杂交通点段标识的设置。加大停车管理力度,规范停车行为,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停车,实现以“静”制“动。严整交通秩序,集中力量治理和疏导交通堵点、乱点、黑点,维护交通秩序和运输市场秩序。逐步完善现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实现交通安全设施与新改建道路交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刘小明】
六是着力推进交通文明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交通文明创建活动,增强交通参与者现代交通意识,营造“改善交通我参与,交通顺畅我快乐”的社会氛围,使交通参与者自觉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