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讯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更多]
·灌南海事航道航运港务联合举办
·李长春考察黑龙江时指出加快高
·厦门有了无障碍出租车 填补了
·中国南航成为中国首家客运量进
·天津津滨高速年底具通车条件
·莫桑比克与坦桑尼亚建大桥 终
·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成
·横峰大队强化管理再掀客运交通
·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韩金锋荣获
  热点资讯
空气动力自行车: 空气动力自行车:
据10月18日《山西晚报
[更多]
·空气动力自行车:不加汽油不充电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
·《汽车技术》——国家中文核心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
·中国铁路“绿皮车”进入准终结时
·南京康尼公司是轨道交通行业“第
·南昌市规划:计划实施“立交桥环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_me@hotmail.com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贺建华——交通运输科技60年
 
时间:2009-12-25 

  【主持人】

  贺司长,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新中国交通科技事业也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您如何评价这60年来交通科技的发展。

  【贺建华】

  60年来交通科技的发展,与新中国各项事业所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相似:道路曲折,成效卓著!60年来,新中国的交通科技事业白手起家,大部分领域的科技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许多重大关键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有力地支撑了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尽快恢复与加快发展!几代交通科技工作者为之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主持人】

  贺司长,新中国成立至今交通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贺建华】

  6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经历了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恢复与调整,十年“文革”动荡、改革开放后的探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突飞猛进。在这样的背景下,交通科技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任务与重点、所具备的基础与条件各有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粗略划分,交通科技发展在改革开放前30年的基本特征是:艰苦创业,曲折前行;在改革开放后30年的基本特征是:全面推进,成就斐然。

  【主持人】

  贺司长,请您介绍一下改革开放前,交通科技的起步与发展情况。

  【贺建华】

  改革开放前30年交通科技发展所奠定的科研体系格局与科技研发基础,对于此后的加快发展不可或缺,意义非常重大。这30年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交通科研体系的创立;二是交通科学技术的发展。

  【贺建华】

  首先是交通科研体系的创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交通主管部门就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开始谋划共和国交通科技事业:设立科研机构、布局科研基地、培养专门人才,致力于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交通科研体系,以期摆脱国际封锁,实现独立自主。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科技热潮。当年,交通部成立技术局,主管交通科研工作,统一领导部属各专业科研单位,并制定了交通科技发展规划。此后,相继成立了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天津回淤研究站、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上海船舶研究所等专业性交通科研机构,基本构建了涵盖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各专业专门研究机构,为交通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由此,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科研体系的基本格局逐步形成。

  【贺建华】

  其次是交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设立交通科技主管部门和专业科研机构的同时,开始针对当时亟待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组织开展研究工作。

  【贺建华】

  在公路科技方面,1961年根据国家科委颁布的《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和《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的精神,各公路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道路桥梁、汽车运用和保修、运输经济、筑路机械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实验应用工作。这一时期修订了过时的公路工程设计准则;开展了对路基工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开展了“渣油”铺筑技术及其工艺方面的研究;开展了“柔性路面理论及设计方法”的研究等。同时,大跨径石拱桥、纵向悬砌拱桥、双曲拱桥等永久性大跨度桥梁的研究和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1961年云南省建成的跨径112.5米的南盘江长虹桥,成为当时全球跨径最大的石拱桥。值得特别指出的是,60年代我国渣油路面、双曲拱桥和钻孔灌注桩三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当时路面和桥梁的技术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贺建华】

  在水运科研方面,水运科研工作者在水道、港口、船舶、港口机械、运输经济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开发的砂井预压加固技术运用于软基处理,为国家节省了巨额投资;在航道演变模拟与治理技术研究、船舶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除此以外,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还有获得国家发明奖的超声波测厚仪以及钢丝网水泥船、天津新港减淤技术方案和小型吸泥机等。

  【贺建华】

  “文革”期间,交通科技工作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既定的科技规划部分任务被迫中断,续编的科技规划也未能正式下达。尽管如此,交通科技工作在艰难中前行。公路上的“老三样”──渣油路面、钻孔灌注桩、双曲拱桥的相关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应用面也有所扩展;水运则掀起了三年建港高潮,建港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这一阶段比较重要的技术成果有:泥石流、沙漠地区筑路技术;冻土地区铺筑黑色路面的路基稳定性技术;淤泥质海岸建港模式研究;泥沙回淤科学预报技术;葛洲坝枢纽泥沙模型设计及实验研究等。其他如6GSDE76/160船用低速柴油机试制、分节驳顶推船队实验研究、钢筋混凝土浮船坞建造等,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技术成果。

  【主持人】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神州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那么改革开放后,交通科技有哪些创新与突破?

  【贺建华】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交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交通科技研发坚持面向交通生产建设主战场,紧密结合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大力开展科技研发,在高等级公路、大跨径桥梁、长大型隧道、专业化码头和高等级航道建设以及港口装卸设备及工艺、新型运输组织及运输等领域,相继攻克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难题,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许多重大关键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充分体现了科技进步对交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贺建华】

  一是高等级公路建设养护技术突破,保障了公路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是推进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到2008年底通车里程已超过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我们仅用了近2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高速公路建设养护关键技术的跨越式进步为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高速公路建设养护技术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水平逐步提高,已在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修筑、路面材料与结构、质量检测与养护管理等各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主体工程技术的研发已经达到或接近当今世界先进水平,较好地适应了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需要,对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国省干线建设向地形地质复杂、地理气候条件恶劣多变、崇山峻岭危险的特殊地质区迈进,面对沙漠、黄土、冻土、膨胀土、岩溶、盐渍土等特殊地质地区的众多世界级难题,从勘测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生态环保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6类特殊地质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贺建华】

  二是桥梁关键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改革开放30年,我国桥梁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截至2008年年底,已建桥梁达59.5万座,其中特大桥11457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桥梁大国。其中跨江跨海工程或连岛工程中的超大、超长特大桥,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是桥梁建设成就及其技术突破的闪光之处。苏通大桥作为世界上已建成通车的主塔最高、群桩基础规模最大、斜拉索最长、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桥梁的建设水平,已成为我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转变的标志性工程,形成了包括设计技术、集成施工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管理技术在内的大跨径桥梁建设成套技术,突破了千米级斜拉桥建设技术瓶颈,代表了当代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2008年,国际桥梁协会授予我国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乔治•理查德森奖”,这是当今世界桥梁界的最高荣誉,也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贺建华】

  三是隧道技术进步,为隧道建设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约有75%的国土为山地或重丘,发展隧道技术、开展隧道建设,对改善山区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公路隧道达5426处、318.6万延米,其中,3000米以上的特长隧道120处、52.7万延米,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公路隧道大国。针对隧道建设在气候、地质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的复杂环境与技术难题,我国开展了大量的自主科技攻关,在隧道勘察设计技术、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修筑技术、水下隧道修筑技术以及长大隧道通风、监控与防灾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技术,部分技术如水下隧道建设技术、隧道运营管理技术等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正是这些技术的突飞猛进,才能使双洞总长36公里、世界规模第一的公路隧道工程秦岭终南山隧道得以建成并安全运营。

  【贺建华】

  四是港口建设技术创新,为港口大建设注入了持久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万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1416个;全国已有 16个亿吨大港,其中7个港口进入世界前10位;全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国港口建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密切相关。围绕煤炭、原油、集装箱、矿石等大型现代专业化码头的建设,对港口建设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港口的选址、港口布置、地基处理、码头、防波堤结构及疏浚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初步形成了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成套技术,相当数量研究成果如深水建港码头的结构形式研究、防波堤结构研究、港口工程建设标准等达到了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

  【贺建华】

  五是港口装卸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增强了港机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港机事业从弱到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内仅生产一些小型通用设备。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运输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我国港口装备进一步向大型化、专业化、高效化以及现代化发展,港口重大技术装备的研究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产品技术水平已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已进入国际市场,畅销欧美各国,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我国相继研制成功生产的多种第四代集装箱港口成套装卸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我国已成为集装箱装卸桥世界第一大供货商,占世界集装箱装卸桥份额的30%以上。

  【贺建华】

  六是航道整治技术发展,促进了航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内河航道等级,是扩大水运主通道通航能力,实现干支直达和江海联运,充分开发利用水运资源的基础。为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先后针对“三江两河”航道整治开展相应研究,创造了新的技术方法,取得了诸多技术进步,使航道整治技术日趋成熟;结合长江口和珠江口深水航道的整治,研究开发航道疏浚整治成套技术,解决了河口航道通航能力不足和淤积严重等问题,其中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技术创新贯穿于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全过程,集总体方案制定、工程结构研究、施工工艺创新、施工装备研发、基础技术研究及管理模式创新于一体,形成了我国独创、世界领先的一整套大型河口航道治理的先进技术,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贺建华】

  七是新型运输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了水路运输的整体效能。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新型运输组织方式及运输技术的开发应用大大提高了运输质量和效率。如水路运输领域,交通部重点组织开展了煤炭运输系统、矿石运输系统、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以及分节驳顶推运输系统的优化论证,并形成了相应的运输成套技术。其中,国际集装箱运输成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国集装箱运输技术迈上了新台阶,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航运的竞争能力;内河分节驳顶推船队运输成套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内河运输的能力和效率。

  【贺建华】

  八是安全环保技术进步增强了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交通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开展了桥梁监测诊断与维修加固、高速公路路面快速修复、治理超限超载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集成应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了道路客运车辆、危险品车辆的全程跟踪与安全监控。在尘毒危害、粉尘爆炸、港口建设劳动安全卫生评价、重大危险事故预防与控制、港口现代安全管理体系、船舶安全检验、救助打捞及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加强科技研究,为防毒防爆、降低港口事故隐患、遏制重大事故发生、保障船舶运输和港口生产的安全做出了贡献。在交通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环保理念不断深化,环保标准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技术以及风险防范与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科技环保示范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贺建华】

  九是交通信息化技术提升了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改革开放30年来,交通行业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交通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卫星定位、航测遥感和CAD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无纸化、可视化和智能化设计,相当一部分单位已经利用局域网和互联网开展网上联合设计,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勘察设计作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有效地支撑了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又如,开发和应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技术,铺设高速公路专用光纤通信网络5.5万公里,已有16个省份全部联网,12个省份部分联网,联网里程占总里程的93%,有力地支撑了高速公路现代化运营管理和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再如,在现代物流领域,推动建立了亚之桥全国货运信息服务网、华夏交通在线等全国性物流信息平台和20个港航EDI中心;规划建设了46个公路主枢纽信息平台,上海、天津、青岛、大连等大型港口已普遍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供应链服务,河南、浙江、广东、北京等省市也相继开展了省级公路货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全国相继涌现出中远物流、南方物流、宝供物流等一批企业大型物流信息平台。

  【贺建华】

  十是交通决策支持研究支持了交通运输发展科学决策。改革开放30年来,交通决策支持研究紧紧围绕事关交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问题,在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发展政策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交通决策支持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提升了发展理念,增强了发展动力,促进了科学决策。如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的研究、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公路水路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战略研究等交通发展发展战略的创新;“三主一支持”系统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国家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十一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公路水路交通科技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交通发展各项规划的创新;车购费和港建费等专项建设经费政策、收费公路政策、公路水路交通结构调整的研究、公路水路交通结构调整政策、公路水路技术政策研究、公路水路交通行业政策的研究、加快我国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对策研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研究等交通发展政策的创新,有力地支持了交通运输发展决策的科学化,指导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

  贺司长,经过新中国60年尤其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实现交通科技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交通运输行业实际的交通科技发展道路。

  【贺建华】

  是的,我们的经验总体来说有五点。

  【贺建华】

  一是坚持改革开放,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作用。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打破行业与区域界限,吸引全社会优势科技力量参与交通重大研发活动,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全社会科技资源为交通发展服务。

  【贺建华】

  二是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构建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科研开发与交通生产建设的结合更加紧密,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

  【贺建华】

  三是坚持完善制度,营造交通科技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在不同历史时期,适时制定立意高、思路新、目标清、重点明、措施实的交通科技发展规划(计划)。从项目立项、资金支持、项目验收、技术推广转化、成果申报等各个环节,适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在交通科技资金投入方面,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出台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开展科研的政策、建设科研实验基地平台政策、鼓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力的政策。在技术引导和鼓励成果转化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贺建华】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注重以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为依托,以科研实验平台为基地,加快交通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贺建华】

  五是坚持面向交通建设第一线,服务和支持交通建设重大工程。60年来,交通建设蓬勃发展,交通科技坚持面向交通建设主战场,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一方面,交通科技来源于交通建设实际需求,有力地支撑了交通的建设,另一方面大量的交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和验证,进一步提升了交通科技水平,广大的科技工作人员也在交通建设一线得到了锻炼和启迪。

  【主持人】

  贺司长,未来交通科技发展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贺建华】

  为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更高要求,未来一个时期的交通科技发展将按照我部制定的科技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所确定的总体部署,从全面提高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牵动性、关键性、前瞻性重大技术问题入手,重点做好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抓好交通科技重点领域的研发工作。围绕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将进一步推进重点科研实验基地平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优秀科技人才等三项建设工程的实施。交通科技重点领域研发,总体上将围绕六大领域展开,即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特殊自然环境下工程建养技术、一体化运输技术、交通科学决策支持技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和绿色交通技术,这其中既包括需要深化研究的重点领域,如建养技术、运输技术、决策支持等,也包括需要着力加强的新兴领域,如数字交通、安全环保、绿色交通等,这些都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

  【贺建华】

  今后一个时期的交通科技发展,要紧紧围绕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支撑能力做好工作部署和深入谋划。一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重点是提高基础设施的耐久性,提高交通运输组织效率和发展智能交通等。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拓展交通运输的新兴服务功能,特别是要发展现代物流。三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四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五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贺建华】

  总之,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进一步调整交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对于建设创新型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科技创新贯穿于交通运输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大力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打印此文】 【关闭页面】 【推荐此类文章】 【返回上页
  上一篇: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司长李刚——伟大的实践 可贵的探索
下一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主任杨咏——我国交通运输业60年的发展政策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