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条长江,如今却变了模样。曾经险象环生的干堤,如今已固若金汤;曾经是千军万马的紧张防洪场面,如今是有条不紊的科学调度;曾经堤内渍水漫溢,如今处处稻果飘香……
这些变化是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带来的巨大效益。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长江干堤加固建设力度,投资近300亿元,使3576公里堤防“强筋壮骨”,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防洪屏障。
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绵延长江水,哺育了流域亿万人民,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频发的洪灾,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型大洪水。大水过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策,大幅度增加长江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完善长江防洪体系,解除两岸人民的心腹之患。从1998年到2002年,长江中下游堤防建设共安排投资282亿元,其投资强度为1998年以前近50年总和的10多倍。堤防加高加固长度3576公里,崩岸治理长度805公里,堤顶公路长度3397公里。从根本上扭转了地方政府因资金不足而无法加固达标的局面。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说,长江堤防建设奠定了长江综合防洪工程体系的坚实基础,完善了长江防洪体系,大大提高了长江的防洪能力。
1999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出现了仅次于1998年的第二高水位,与1998年相比,堤防管涌、崩岸等险情减少了近90%,消耗的各种抢险物资大约为1998年的1/6。
打造名副其实的“水上长城”
建设长江堤防加固工程,4年的时间完成近300亿元的投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进度最快、要求最高的水利工程之一。
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工程建设管理,从根本上改革了建设管理体制,普遍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武汉特大险情丹水池堤段实施除险加固时,采用深基坑防渗帷幕墙技术,经检测,该工程防渗墙体连续,墙面光滑,墙体渗透系数低。1999年最大洪峰通过时,丹水池江堤滴水不渗。
正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长江堤防工程建设质量总体良好。据检测评定,非隐蔽工程和隐蔽工程的质量合格率100%,其中优良率分别接近80%和82%。
实现人水和谐相处
人给洪水留通道,洪水才能给人留出路。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规划,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后,减少了洲滩民垸上居民常遇的水患灾害,减轻了防汛压力,尤其重要的是,它可恢复河道泄洪能力,提高河湖调蓄能力。可恢复水面2900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方米。
鄂东团风县罗霍洲灾民陆军说:“过去是四年三水遭大灾,现在灾民建镇住楼房,三年生活到小康。如今搬进了新圩垸,老百姓过上了舒坦日子,踏实种田、养猪、养鱼。”
干堤加固后,荆州人终于有了“定心丸”,沿江城镇出现投资新热潮,一大批著名企业沿江落户,江汉平原成为湖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国债资金为主的长江堤防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作用。仅以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为例,刚开始的两个年度中,所需石材就达2000多万立方米,水泥30多万吨,拉动了GDP的增长,为当地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据初步统计,使用国债加固长江干堤拉动沿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经济增长2—10个百分点(2001年与1997年底相比),增加工农业总产值319亿元,直接增加就业人数78.35万人。
举世瞩目的长江大堤,犹如一座巍巍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大地上,矗立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