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动态   政经史话  发展成就   古代文明   近代变革   现代复兴   名人讲堂   老照片   国史榜单
特色总网 > 国家史册 > 发展成就 > 青岛:活力勃发胶州湾
推荐资讯
·弘扬特色 推进我国现代文化事业
·改革开放30年 关于中国历史特色
·历史学的特色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
·耿云志强调:发挥中国现代文化学
·改革开放开创了当代中国特色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西湖镇发现一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石家
·新书介绍:明代后期“社会转型启
·“全民免费医疗”追踪:“神木模
·广州发掘西汉南朝墓葬群
·清华简:历史可能由此重写
·陕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国规模最大省
·国内首部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
·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汉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青岛:活力勃发胶州湾
时间:2009-06-04  


  过去人们印象中的青岛,可能只是个滨海旅游点,而今,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一个个蜚声中外的品牌以及不断崛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青岛市的代名词,它们拉动了青岛经济,带动了青岛的现代化步伐。30年,青岛的生产总值增加97倍,去年已近3800亿元,人均增长70倍,突破6000美元,财政收入攀升近90倍,突破1000亿元。

 

  “品牌”叫响海内外

  今年11月17日,青岛啤酒公司与哥斯达黎加最大的一家上市公司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中国啤酒品牌开始进入拉美地区。同时,青啤在台湾建厂后,又开始谋划在国外建厂。而海尔集团已在海外投资58个项目。2006年在巴基斯坦设立“海尔—鲁巴经济区”,成为中国首个挂牌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青岛以知名品牌为主力军的企业“走出去”,截至10月底,境外投资项目累计已达406个,涉及54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额达到4.4亿美元。

  “走出去”的企业是青岛培育、引进、再培育的结果。从改革开放初期,青岛就把“品牌”牢牢抓在手中。边引进先进技术,边开展争创活动,构筑名牌群体优势。由发展名牌产品扩展到发展名牌企业,争创国际名牌。借2008奥运之机,青岛又全力打造出“帆船之都”品牌。自“八五”开始,青岛每年排出30个名牌产品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予以资金与政策支持,近3年,仅用于获得名牌的企业和个人奖励支出就达1.8亿元。目前,青岛名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城市拓展显生机

  1992年5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发出“东扩”令:出让位于老市区繁华地段的市委机关办公楼,到东部建新的行政中心。青岛的发展突飞猛进,老城区已无发展余地,不得不重新确立城市定位。

  5年后,新区展现在世人面前。城区面积扩大了12倍,由此,中心城市由沿海“带”状结构变成“品”字型状,“东部”也成为青岛崛起的新象征。1999年,青岛实现了向全市人民做出的“决不把棚户区带入21世纪”的庄严承诺,通过解困房工程、安居工程和经济适用房工程,市民居住水平由1978年人均3.88平方米,提高到23.73平方米。

  “东扩”成功,2001年,青岛提出了“西进”战略,即在胶州湾西岸构筑以港口为支撑、产业集群配置合理的新产业发展空间。如今,位于这个区域的前湾港、开发区、保税区、前湾保税港区和胶南市的发展,可谓龙腾虎跃,仅1984年成立的青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批准外商和港澳台投资项目2074个,总投资160亿美元。

  而今青岛再定发展宏图——在胶州湾北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北上”战略高调登场。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说:“未来的胶州湾会像香港的维多利亚湾一样漂亮。”胶州湾跨海大桥2010年贯通、海底隧道2011年竣工、连接胶州湾高速公路的八车道快速路2010年竣工……

  “城乡互动”兴“三农”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双星集团率先“出城、下乡、上山”,继而海尔、海信等走出城区,目前已有450多家城市工业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郊区,形成了60多个年销售收入20亿元至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青岛适时推出“城乡互动”战略,使涉农区、市区580多万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青岛农村80%的经济总量、85%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和70%的财政收入来自各类产业基地。今年,青岛又启动了新一轮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程,110户大中型老企业逐步迁至城郊落户,这是青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工业向农村布局的又一次重大举措。

  为让乡村群众共沐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青岛本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加大,由2003年的5.32亿元,达到今年的21.9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名气看城市,实力在郊区”。这已经成为青岛的现实写照。五个县级市2005年全部进入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到2007年底,县域GDP占全市的62.3%。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77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2.5%。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秦皇岛:北方小城变渤海明珠
    下一篇:南通:“近代第一城”的现代化跨越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