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前,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江苏南通办实业、兴教育、开银行、修马路,一座近代意义上的城市渐成规模,“两院”院士吴良镛由此称之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如今,身处苏中的南通已经比肩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GDP跃居江苏第四位,一个现代化的南通正阔步走向世界……
以港兴市
江海联动
南通东临黄海,南依长江。1984年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之后,南通港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1985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十五”期间,在江苏“沿江开发”战略基础上,南通又提出“江海联动”的发展思路,港口吞吐量以每年2000万吨左右的速度猛增,2006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2007年,南通港口吞吐量和外贸运量分别达到1.23亿吨和2113万吨,分别是1983年的20倍和52倍。
在“以港兴市”战略指引下,临港产业迅猛发展。围绕打造中国乃至世界“船谷”的目标,南通大力发展造船业,新加坡吉宝、日本川崎重工、美国高盛以及中远集团等世界500强和著名跨国公司先后落户南通。船舶的“南通制造”实现了从大型便装散货轮、第五代集装箱船、30万吨超大油轮、5000辆汽车滚装运输船直到一万标箱集装箱船的“五大跨越”。
此外,南通还成长为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基地、电子元器件基地、新能源基地和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襟江带海的南通无海港、无过江通道的困局在2008年发生重大改变:拥有10万到20万吨级若干泊位的洋口深水海港建设已经启动,不久前实现了初步通航;全长32.4公里、主跨1088米,连接南通和苏州的苏通大桥也于2008年6月正式通车。
民资“遍地走”
外资“撑杆跳”
南通市三星镇召良村88岁的杨锦刚老人见证了叠石桥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叠石桥只是偏僻农村的一个石板小桥,周围农民偷偷把自家生产的绣花被面、枕套等拿来这里交易。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纺市场,2007年市场成交额达到203亿元。
南通在江苏率先提出把民营经济作为区域主流经济来抓,坚决破除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目前南通民营经济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民营工业也形成了20多个特色产业板块,全市9家民营企业上市。近4年来,南通的新增私营企业数、个体工商户数一直稳居江苏各市之首,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占全部二、三产业从业人数的一半以上,成为江苏第二个、全国第六个私营企业超10万家的城市。
2003年开始,南通利用外资进入连续5年“撑杆跳”的跨越发展阶段。2003年南通协议注册外资23.11亿美元,实际到账7.31亿美元,超过此前5年的总和。而到2007年,南通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已达77.39亿美元,实际到账31.77亿美元,总量跃居江苏第二位。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生动的发展图景,南通在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量已跻身于全国大中城市10强,成为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吸引外资增速最快的城市。到2007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已建成129个,其中世界500强公司设立的外资企业已达45家。
独特的“南通现象”
深厚的城市精神
13年前一个扶危济困不留名的“莫文隋”(莫问谁)出现后,南通无数的凡人善事不断涌现,“莫文隋”成为南通人的一座精神丰碑。南通志愿者队伍的注册人数达到13万人;由一个邮递员帮助孤寡老人开始,南通如皋市的爱心邮路发展到137条,160多户农民、210多位孤寡老人与乡邮员结下了不解之缘;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全国最早挂出了“无红包医院”的牌子,十多年间无一例反映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属实举报,如今南通有近200家各级医疗机构加入了“无红包医院”的行列……20年来,南通每年开展评选精神文明典型活动,产生了400多个公民道德先进典型。
2008年8月12日,南通市籍运动员黄旭、仲满和陈若琳在北京奥运会上连夺3金,为南通这个体育之乡书写了神奇一页。如今,南通市共拥有15位世界冠军,其中有5位是奥运冠军。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这样的现象极为罕见。
与体育的“名声在外”相比,南通教育则备受“圈内人”称道:南通的素质教育全国闻名;南通80%的乡镇达到教育现代化标准;南通农村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每年考上大学的4万多中学生80%来自农村家庭;以著名数学家杨乐为代表,南通籍“两院”院士有30名。
由改革开放前的大量泥工、瓦工出门揽工,到目前拥有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15家、一级企业72家、员工60万,南通“建筑铁军”已经成长为一个个现代企业集团,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品牌之一。
“南通的城市精神是‘包容会通、敢为人先’,它体现着改革开放的精神实质,激励着每一个南通人去不断地改革、创新。”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说,“南通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实现更高水平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