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燃油税改革的问题,已经热议了10多年的燃油税改革正式被提上日程。而在海南,“一脚油门走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始于1993年。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造了一系列像燃油附加费这样“啖得头汤”的全国改革开放的“率先”“第一”,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先行先试作用。
1988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使一个封闭落后的边陲海岛,跨入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20年来,海南发扬敢想敢试的特区精神,在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争当“排头兵”、勇做“试验田”:率先试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推行“先上车后买票”的企业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综合改革;率先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率先对全省义务教育进行“两免一补”;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
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海南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转变。海南这个昔日落后的海岛,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天已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国最大经济特区。
20年来,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085.94亿元,是建省办经济特区前38年投资总和的34.8倍,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7年,全省农业实现增加值比1987年增长4.1倍,年均递增8.5%。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等成为农业支柱产业;全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845.51万人次,比1987年增长23.6倍;旅游收入171.37亿元,增长149.3倍,其中国际旅游收入3.02亿美元,增长26.2倍。海南已逐渐成为新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海口从一个滨海小城发展成为一个初步现代化外向型的中等省会城市,三亚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了初具规模的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近年来,海南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按照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要求,提出全力推进洋浦保税港区、国际旅游岛、农垦和省直管县市体制等系列重大改革。
10月13日,海南洋浦保税港区(一期)通过由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0个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的验收,这标志着洋浦保税区已经具备了正式封关运作的条件,将成为我国第四个投入运行的保税港区。洋浦保税港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保税物流监管区域。
目前,海南已全面启动建设国际旅游岛工作,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海南率先对海外航空公司和游客实施航权开放、落地签证等5条开放政策。目前,海南省已开辟的国际航线达35条,执飞海南国际航班的国内外航空公司达25家。
推进海南农垦体制改革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国务院对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作出安排,要求通过改革,使海南农垦的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
海南是全国实行省直管县市体制的唯一省份,今年海南决定将177项行政管理权直接下放到市县和地级市,还有20项涉及法律法规的权限待省人大常委会修改通过后再行下放。这将赋予县市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县域发展活力,使县市一级享有地级市的管理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