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年销量从1978年的5.82万辆,到2007年的143.6万辆,增长了23.6倍。
今年上半年销售各类汽车87万辆,销售收入达110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5%和19%。半年销量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生产汽车的总和。
连续四年进入世界500强,目前列“中国机械500强”第一位、“世界机械500强”第四十九位。
谈起改革开放30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拿出的一组数据,非常具有震撼力。
更让人振奋和欣喜的是,通过推进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一汽这个共和国“汽车长子”,不仅实现了企业结构、生产能力、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重大转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明显增强。
国企改革激发活力
改革开放前的一汽,拥有医院、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安局等。沉重的社会负担、僵化的机制、落后的生产设备、薄弱的技术积累,让“共和国长子”在发展的道路上步履蹒跚。
像所有大型国企一样,在向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过程中,一汽也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改革阵痛。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技改、公司制改造……以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为切入点,一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面对新旧体制在转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一汽较好地把握了企业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稳定程度的关系。比如,在减员增效上,一汽不是简单地减人、下岗,而是要通过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1994年,一汽把承担社会化职能的6个处室8000多人与母体剥离,成立了实业公司,把集体企业近3万人组建四环总公司,两大公司累计安排就业近4万人,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通过有步骤的改革,一汽实现了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8个方面的转变。观念的更新、机制的转换,让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提高,企业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出来。
合资合作储备能量
11月16日,由中德双方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历时3年打造的一汽—大众全新奥迪A4L加长版,正式在北京上市。这款中国化的奥迪轿车,车身、底盘都有变化,还特别增加了燃油识别系统、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舒适坐椅……
“合资双方联手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车型,在改革开放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徐建一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一汽开始寻求轿车合资伙伴时,几乎把所有的跨国公司都找了个遍,但到头来,除了德国大众,没有一家愿意到中国投资。因为当时中国汽车工业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长达30年!
不会就要学。上世纪80年代末,一汽成功地争取并完成了“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项目建设,在“学”和“干”中完成了奥迪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并以此为契机,加快了与德国大众的深度合作,建成了一汽—大众公司。这个公司仅用了5年时间,就实现了年产15万辆的纲领目标,至此,一汽也实现了由传统轿车制造向现代化轿车生产的转变。
加入WTO后,一汽又相继与丰田公司、马自达公司开展合作,不仅引进学习了国外大量先进技术,而且学会了应用世界资源和现代化的手段大规模生产国际水平的汽车产品,并将这些经验积累运用到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上。
一汽的合资合作战略导出了经验、导出了技术、导出了人才、导出了资金,为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储备了巨大能量。
自主创新铸就明天
在学习中消化,在吸收中创新,目前一汽建成了自主品牌卡车、中高级轿车、经济型轿车、轻微型车生产基地,年产能力达到百万辆;形成了卡车、轿车、轻微型车三大自主品牌体系,拥有“解放”、“红旗”、“奔腾”等自主品牌产品,在乘用车领域,基本形成了从A0级至E级的全系列产品发展自主开发能力。一汽还拥有我国汽车行业集科学研究、产品研制开发于一身的规模最大、科研手段先进、综合实力与技术力量雄厚的自主产品研发中心,目前拥有汽车专利技术475项,位居行业第一。
11月6日,一汽轿车宣布,将投资23.62亿元扩建自主轿车工程项目,在2012年实现自主汽车销量150万辆、新增年产20万辆自主品牌轿车的生产目标。
为此,未来8年里,一汽用于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将达到130亿元。规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科学技术的整体进步,全面形成有竞争优势和完整体系支撑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成为世界重要汽车制造商、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十强奠定坚实基础。
“做强做大自主品牌是一汽人矢志不渝的目标。”徐建一说,在一汽,“解放”被称为企业的根,“红旗”被称为企业的魂,经济型轿车是一汽自主事业的生力军。一汽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自主战线经营面貌明显改观,使自主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
经过50多年造车历史的积淀,近20年开放合作经验的吸取,一汽已储备起自主发展的能量,正朝着“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新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