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屹立千年的苍莽胡杨林,到美丽富饶的东海之滨,西气东输管道自新疆轮南起,穿戈壁沙漠、过黄土高原、越黄河、渡长江,横亘10省(区、市),绵延逾3800公里,最终到达上海白鹤镇。
这条横亘东西的能源大动脉,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东部地区资源需求量急剧扩大,但可用清洁能源少。西气东输工程有效缓解了清洁能源供需矛盾,提高了环境质量。每年,经该管道运输的气体达170亿方,可替代2200多万吨标准煤,少排放104万吨有害物质。
到今年9月底,西气东输已累计销售及分输天然气420亿方,减少有害物质排放250多万吨,造福了沿线139个县区市、3000余家大中型企业、5700万户居民,并推动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了中国长输管道施工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带动了机械、电力、化工、冶金等产业的升级。
7000余项科技攻关
1998年7月16日,随着塔里木盆地一批大型气田的发现,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周永康向国务院建议实施西气东输工程。1998年10月3日,原国家计委批复同意开展西气东输项目预可行性研究。2000年2月13日,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启动。2002年7月4日,管道全线开工。
西气东输工程规模宏大。管道干线管径1016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设计输气规模120亿方/年,加压后输气能力可达到180亿方/年,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输气管道,工程概算总投资463亿元,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员工近3万人。
为了高质量完成这项庞大工程,8家专业设计院、30多家科研院所展开了7000余项科技攻关,第一次全线采用管道内涂减阻技术,第一次大规模应用X70管材,第一次采用1.4—1.5大压比增压方案建设30兆瓦功率的大型压气站,第一次采用SCADA系统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还带动了X70管线钢及钢管、热煨弯管等项目的国产化,填补了30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
为生态改道为文物让路
西气东输工程途经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环境敏感带,12次穿越古长城。护生态、保文物,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有建设者的共识。
为了不打扰新疆罗布泊的珍稀野骆驼,他们将200多公里的管线整体向北平移,由此增加了2亿元的投资;为了避开塔里木河沿岸的126亩耕地,他们在仅10公里的管线上打了78个弯口;为了保护山东段379公里管道附近的50处重要文物点,他们硬是等考古部门完成全部相关文物清理和保护工作,才动土挖沟;他们一边施工、一边进行水土保持建设,工程扰动土地治理率达9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1.4%,拦渣率达88.6%,植被恢复系数为88.9%,较好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在环保方面,西气东输工程开创了四个第一:第一次系统开展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水土保持评价及其科学研究工作,并在施工期全面开展工程环境监理;第一次将管道铺设后生态恢复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第一次将工程建设的社会影响系统地纳入环境管理范畴,并将环境与社会管理方案的编制纳入环保工作内容;第一次将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控制和管道安全联系起来,并引入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概念。
带动西部发展优化东部能源
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管道正式商业运营。目前,运营管道已形成一干、二联、三支干、十一支和长宁线、兰银线的布局,管线总长度为6722千米,供气范围覆盖13个省(市)区的70多个城市。
“近水楼台先得月”,西部地区最先从中受益。家住新疆喀什老城区的迪丽拜尔,祖祖辈辈都靠砍伐胡杨、红柳为薪,西气东输工程使她第一次用上了天然气。迪丽拜尔指着锅底蓝蓝的火苗,激动地告诉记者:“你瞧,多方便!一扳按钮,火苗子呼呼地蹿。感谢政府给我们送来‘福气’。”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5个地州全部用上了全国最低价的优质天然气。这不仅保护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解决了烧柴带来的污染问题,每年每户还可节省开支约500元。
西气东输工程成功地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了电力、化工等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和创业机会。工程建设期间,仅新疆地区配套建设投资就达460多亿元。工程建成后,随着输气达到规划目标,天然气生产和管道输送两部分给新疆带来的收入,估计每年都在80亿元以上,各种税费每年还可为地方财政增加收入10多亿元。
在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西气东输工程还有效缓解了华东、华北、中原、华中等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清洁能源短缺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宝钢集团特钢厂是第一家用上“西气”的企业。以往,该厂每年要产生2000吨二氧化硫和300吨烟尘,用上“西气”后拆掉了150座煤气炉,污染物排放已接近于零。西气东输工程投入运营以来,东部地区煤炭消耗量减少4900多万吨,污染物排放减少230万吨。
今年初,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南方大部分地区道路交通运输受阻,能源供应、电力保障出现了困难。中国石油每天通过西气东输管道向受灾较重的上海、南京、合肥、郑州等城市燃气和重点工业用户增加天然气供应量近200万方,为保障这些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