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心灵深处最具归属感和向心力的精神源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发挥了巨大的感召和激励作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们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于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爱国主义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不仅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内容不同,就是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阶段其内容也有所不同,主要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政治原则性。爱国主义是在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出现国家之后才出现的。这就注定爱国主义不仅要受到不同阶级、国家政治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要为一定阶级、国家的政治服务。爱国主义一旦离开了政治原则,就会失去行动的指南而成为一种盲目的热情,甚至有可能在“爱国”的口号下做出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中华民族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无数华夏儿女在对待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斗争时,总是把爱国主义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自觉地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维护和发展国家民族大业。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莫不如此。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共产党人李大钊立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等等,他们以共产党人的博大政治胸怀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崇高品格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二是道德规范性。对一个国家来说,热爱祖国既是公民的神圣义务,也是每个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品格。古今中外,无论在哪个国家、民族,爱国主义都是一种内化于民族气节之中的思想情感,是衡量一个阶级、政党、社会团体是否先进的最一般的价值尺度,也是评判一个人忠奸善恶、是非曲直的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准。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凡是为捍卫祖国利益的爱国志士,都会受到后世的颂扬和永恒的怀念。反之,那些出卖民族、国家利益的叛徒和卖国贼,终究要被人们唾弃而成为千古罪人。中华民族在自己悠久的历史中,在对待祖国的态度上爱憎分明,讲风骨、重气节,形成爱国主义的道德传统。“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就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紧密相联的高尚道德观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突出表现了中国人民把维护祖国利益作为应尽的道德义务。提倡“刚直不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和维护祖国尊严的道德情操。这都是中华民族爱国道德的瑰宝,万古流芳,催人奋进。
三是时代先进性。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既凝聚了民族传统,又富有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爱国主义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从总体和本质上看,适应历史潮流,跟进时代发展,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就是因为她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形成“六十四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些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动力。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实践过程。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着眼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让爱国主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第一,把爱国主义精神升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当代中国,坚持爱国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突出表现在,爱国主义所要维护的民族独立,所要增进的民族团结,所要追求的民族富强,所要实现的人民幸福,都要靠社会主义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实现时代价值的内在要求,也是它走向更高境界的必然选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就是要把这种精神升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要联系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把爱国主义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帮助人们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真正弄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富强中国;真正明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真正懂得对祖国的最大热爱和对人民的最大忠诚,就是按照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搞建设、谋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同谋求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同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紧密联系起来,自觉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当前,全国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开展。我们每个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都是这一学习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不同岗位的同志尽管有不同的具体要求,然而带共性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立足本职岗位,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干好实际工作的自觉行动,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第三,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旗帜,时代精神是推动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渊源,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活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同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包括与时俱进的意识和精神,开拓进取的意识和精神,求真务实的意识和精神,讲求效益的意识和精神,奋勇争先的意识和精神,等等。中国人民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新时代。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贯通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把握历史方位,培育世界眼光,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吸取现代文明的新内容,积极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精神;要把时代精神所体现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适时充实到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去,使爱国主义精神富有时代气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