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
——论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内容提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义所在。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在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真正为人民群众所了解、所掌握、所运用,充分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认真处理好宣传普及与学习研究、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注重内容与创新形式、教育引导与自我教育等若干重大关系;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研究受众、创新形式、改进文风、丰富手段,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满棚棚生绿满架架菜,侯沟门旧貌焕新颜。泉眼眼那个有源大树树有根,科学发展让庄户人得实惠……”这是陕西省安塞县侯沟门村农民自编的一首歌谣。朴实无华的歌词,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对改革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厚感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这个小山村的面貌大变样:大棚改造了,窑洞翻新了,道路拓宽了,“侯沟门黄瓜”的品牌叫响了……村民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日子越过越红火。透过侯沟门村的变化,我们再次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一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改天换地的巨大威力。
党的创新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来源于实践、扎根于人民,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又对人民群众的实践起着根本指导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而落实好这一战略任务,要求我们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在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真正为人民群众所了解、所掌握、所运用,充分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创立与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所在。毛泽东同志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在88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始终坚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使之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思想深刻又通俗易懂,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堪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典范。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以浅显语言阐述深奥道理,用生动事例解释抽象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发展才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既高度凝炼又通俗晓畅的格言警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迫切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这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伟大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被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并用以指导行动,其根本指导作用才能得以实现。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程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能力。
这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分配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意识日趋多元多变。在这种形势下,统一认识的要求更为迫切,形成共识的任务更加繁重。为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发出正面声音,大力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大众化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