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积极满足人民群众旺盛理论需求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显示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威力,人们学习和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同时,随着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人们的思想困惑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大众化的科学理论来析事明理、解疑释惑。所有这些,都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广阔舞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不断探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引导人们学会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武器,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新风险新挑战,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特别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贯彻,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当然,同快速发展的实践相比,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相比,我们的工作还需继续推进和提高。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把握好一些重大关系。
宣传普及与学习研究的关系。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懂、真信、真用,是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的。为此,需要在不断增强宣传的实效性、扩大宣传的覆盖面上下功夫。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要把这一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好,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断深化对它的学习研究。深入才能浅出。如果学习不深入、研究不透彻,停留于一知半解,宣传普及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应弄清楚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还应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拓展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为搞好宣传普及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保障。
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大众化就是“化”大众,需要把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结合起来。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理”与“情”的交融和统一。“理”,是指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规律,阐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刻道理;“情”,是指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蕴涵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来自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的科学理论。坚持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的统一,就是将逻辑的力量与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既注意从理论层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讲清楚、讲充分,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弄懂;又注意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贴近性,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心信服。
注重内容与创新形式的关系。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人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内容好,采用什么形式并不重要;也有人认为,只要形式上能引起“轰动效应”,内容上不必较真,有点偏差不要紧……这些看法都有失偏颇。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作用于内容,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人是追求思想的,人也是喜欢生动的。深刻的思想未必都要通过呆板的形式、艰涩的语言才能表达,并不一定与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绝缘;即使是科学理论,如果不采取人民群众愿意接受的方式,也无法打动人民群众,赢得人民群众认同。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在创新形式上多动脑筋,在力求生动和准确上多下功夫。
教育引导与自我教育的关系。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宣传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力,处于教育引导者的地位,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教育引导水平。同时也应看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他们不仅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也是主体;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因此,应努力打造有效平台,鼓励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并探索建立教育引导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从而汇聚成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滚滚热潮。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不断创新举措、扎实进行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个现实课题。当前,尤其需要在深入把握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研究受众,不断增强针对性。俗话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准确把握人们的理论需求,深入研究人们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做到有的放矢。从总体上看,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工人、农民、干部、学生等关心的问题不相同,老年人与年轻人思考的重点有区别。人们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明显分众化:有人喜欢读报章杂志,有人喜欢看电视听广播,有人则喜欢上网。这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决定了我们应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人们的心理特征,准确把握他们不同的理论需求和接受方式,及时调整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内容及传播方式,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更富有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