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式,不断增强吸引力。现代传播研究显示,在信息爆炸和传播渠道众多的今天,受众已经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有着很大选择权的参与者。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涉及的内容是党的创新理论,具有不同于一般信息传播的特点,因而更加需要不断创新形式,努力找准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真正把我们想说的与人民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多年的实践探索表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多讲人民群众身边的事例,多联系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多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善于使抽象的道理转化成具体的事例;把“大主题”和“小切口”结合起来,善于使党的科学理论转化成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把“普通话”和“地方话”结合起来,使普遍的理论表现形式转化成符合各地实际的特殊形式;把“我来说”和“大家谈”结合起来,使传统的“我说你听”式的“独角戏”转化成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交响曲”。
改进文风,不断增强亲和力。艰深和晦涩是大众化最大的敌人。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改进文风,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来宣传普及人民群众用得上的科学理论。因此,在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时,应做到深入浅出、言之有物,避免艰深晦涩或空话连篇。如果语言佶屈聱牙,或总是说一些“正确”的空话套话,不痛不痒,不着边际,那么,人民群众就会听不懂,也不愿听。改进文风,还要求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避免夸夸其谈。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学习理论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要拿来实际运用。因此,在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时,应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与人民群众需求结合起来,让理论在推动实践中放射出灿烂光芒。
丰富手段,不断增强渗透力。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行为方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这种形势下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把运用现代科技丰富理论传播的手段摆到突出位置。一方面,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继续广泛开展各种理论宣传普及活动,积极营造学理论、用理论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和作用,切实掌握网络的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不断探索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使之成为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阵地。同时,为过去行之有效的各种手段注入现代科技因素,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入各种信息服务、文化产品和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活动中,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义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历史进程的两个根本点,统一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的实践永不停歇,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永不止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自觉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开辟新境界!(任理轩)
|